我在芝麻花开的地方等你
文/侯国平
来到驿城,才知道在天中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叫平舆,那里有一望无际,清香无比的花,叫芝麻花。芝麻花开的时候,平舆大地的风也是香的。
平舆县是个千年古县,秦代就在这里设县了。在黄河与淮河这两条大河之间的土地叫黄淮平原,平舆县就在黄淮平原中的位置,你说这里的土地能不肥沃吗?
中国最早的陆地交通工具,是由一个叫奚仲的人,在这里发明的,取名就叫太平车,平舆县因车得名。平舆县是个农业大县,千百年来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围着土地打转,却始终填不饱肚子。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平舆人民解放思想,大胆开拓,闯出一条现代化农业种植的新路子,从此,平舆人民甩掉了穷困帽子,走上了小康之路,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人们搞特色种植,多种经营,涌现出了东皇街道蓝天芝麻小镇这样的新生事物,成为令人称道的平舆现象。
芝麻是中国传统的农作物,在平舆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2015年,一名叫冯志合的弄潮儿挺身而出。这个农民的儿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从事教育工作。创办了平舆县蓝天幼儿园,蓝天学校。后来,他瞅准现代农业的发展契机,决定转业当农民,专业种芝麻。
芝麻是中国第一油料作物,家家户户少不了,小磨油更是餐厅、厨房的必备之物。芝麻的生产加工前景无比广阔,前景光明,值得投入。平舆县大地肥沃,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最适宜种芝麻。
冯志合决定在平舆县建设蓝天芝麻小镇,打出平舆白芝麻品牌,把芝麻种出特色来。他把小镇的地址选在了他的家乡大王寨村。从2013年春天开始,他就和乡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动员农民流转土地,集中经营,种白芝麻。那时,国家刚出台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培育种田大户的政策。当地农民对这个政策不太了解,正在观望,土地流转工作十分困难,不好展开。冯志合承诺给予村民每亩土地1200亩的租金,这在当时已经超过了一亩地种粮的收益。但村民还是顾虑重重,不愿意流转土地。冯志合就不厌其烦地给村民做解释工作。一些人担心失去土地之后断了生活来源。冯志合就承诺他们到公司务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全村百姓高高兴兴,流转了土地,华丽转身,当上了芝麻小镇的员工。
有了连片大块的土地,冯志合并不急于种植,而是跑遍全国各地,学习先进种植经验。他先后去过信阳的郝堂村、安徽的三瓜公司、陕西的袁家村、成都的五柴金花、东北的稻梦空间,还去过台湾,澳大利亚和韩国。在博采众长、广泛汲取经验的基础上,他下决心在特色种植上下功夫,走创新之路,创出平舆县自己的品牌。根据平舆县的实际情况,他决定创建蓝天芝麻小镇,打造白芝麻文化,把芝麻深加工做大做强做深做足,创出平舆县的芝麻特色。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平舆白芝麻文化已经是窗户里边吹喇叭——名声在外。提起平舆县,没有人不知道万亩白芝麻园,没有人不知道芝麻小镇。将芝麻连片种植,形成规模,打造成文化,让人振奋和喜悦。站在大王寨村一望无际的芝麻地头,看芝麻静静地开花。那层层叠叠开花的芝麻,云蒸霞蔚,流光溢彩,叫人心动不已。把芝麻种成可以观赏的精灵、可以寄情讴歌的风景,真叫人拍手叫好了。
朴实无华的平舆人,就是芝麻的化身和代表。他们平凡,却甘愿奉献,用内心的醇香温暖世人。如今的平舆大地,伴随芝麻飘香,水更清秀,人更俊美。洪汝河边的平舆大地,已经翻天覆地,换了人间。一阵阵芦笛的悠扬,一波波碧荷的浓香,一首首漫步月旦的吟哦,一声声醉卧小青河畔的安详,这是一幅多么曼妙的奔小康的画卷啊!
你来吧,要知道平舆的景色有多美,你不来,这景色就是浪费。让我们在十里飘香的芝麻小城等你,和你一起欣赏这里的田园风光,一起分享这里的人文故事。让我们敞开胸怀和美丽的风景拥抱,一起升腾我们的激情,和这里的一草一木握手言欢,一起祝福平舆的明天更美好。
精彩推荐
- 上蔡耕夫:科技赋能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 西平县:生命托举彰显城市文明
- 代表答好履职卷 解决民生微实事
- 高效能治理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确山县合力抗旱保秋粮
- 难忘夏日蝉鸣里的童年时光
- 夏夜思
- 全力抗旱保秋粮 打响田间“解渴”战
- 确山县:打造田园综合体赋能乡村振兴
- 线下“织网”云端“织梦”
- 女孩陪环卫工人父亲扫街 汗水里藏着深深的爱
- 汝南县:干群同心抗旱情 全力以赴保民生
- 泌阳县:三大产业协同发力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
- 钢铁铸筋骨 云端架银线
- 确山县举办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分享交流活动
- 柏 城 文 明 绽 芬 芳
- 故乡那棵弯枣树
- 战高温保畅通 优服务护出行
- 泌水街道线上线下联动 反诈宣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