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姓 一个不容易读对的姓氏
□晚报记者 姬淑华 文/图
近日当记者看到演员阚清子的名字时,心想:这个姓没见过,读什么呢?与“敢”同音、与“喊”同音、与“侃”同音还是与“看”同音?一时迷糊了,查词典才得知这个字读Kàn,又多认识了一个字,不过没有听说过周围的人有姓这个姓的。没几天读者就打记者电话爆料,称市区有个叫阚远洋的。记者查相关资料得知,阚姓属稀有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380名。溯其根源,姜子牙、蚩尤、黄帝都曾出现在它的衍变历史当中。这个姓,很少人能够念对它的读音。近日,记者见到了拥有这个充满奇幻色彩姓氏的阚远洋。
阚远洋
随了母亲的姓
7月10日,天气晴好,阳光照在人身上火辣辣的。当日上午9时,记者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市中华大道东段的民生医院,见到了该院副院长兼检验科主任阚远洋。阚远洋热情地让记者坐下,给记者倒杯茶后,向记者娓娓谈起自己与阚姓是如何结缘的。
阚远洋是名70后,穿着时尚得体,长得年轻漂亮,言谈举止文雅,浑身散发着知性女人的魅力。
“我小时候跟着爸妈在沙河店生活,爸妈都在沙河店医院上班,随的是妈妈的姓。妈妈说她的姓非常稀有,就让我和妹妹随了她的姓。妈妈的老家是唐河县桐寨镇阚营村的。听妈妈说,他们村有四五百口人,大都姓阚,附近没有姓这个姓的,并且他们镇甚至整个县,姓这个姓的也非常少。”阚远洋说,“我小时候就感觉我的姓与众不同,爱缠着妈妈和姥爷问这个姓的来历。我姥爷说,他听老辈人说他们祖祖辈辈就在这个村生活。”
因为自己的姓氏稀有,阚远洋早就打听过自己姓氏的渊源。“儿时听说这个姓与姜子牙有关,是姜子牙封侯的时候给封的一个姓。”阚远洋说,这是她儿时听到的唯一关于阚姓的根源。
而据史料记载,阚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地名,故地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的南旺湖中,这地方正是我国阚氏家族的发源地,他们的祖先“以地为氏”而姓阚。
阚远洋介绍,根据《尚友录》的记载,阚氏是春秋时期齐国卿士阚止的后代,望族出于会稽。《姓氏考略》记载,阚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地名,故地就在今天山东省汶上县西南的南旺湖中。这个地方,正是中国阚氏家族的发源地,他们的祖先“以地为氏”而姓阚。《春秋》三传记载,鲁桓公十一年,桓公便曾与宋文公会于阚地。当地的居民有人以地名为自己的姓氏。阚氏后人奉阚止为阚姓的得姓始祖。
据说蚩尤也姓阚
“据说,除了起源于阚止的说法外,还有人说起源于蚩尤。”阚远洋自豪地说,传说在蚩尤和黄帝的时候,蚩尤部族就有这个姓氏,现在泰安就有一个蚩尤冢。
相传蚩尤姓阚,所以有个阚蚩尤城,周围阚姓比较多。在汉族古代主要是把蚩尤作为英武的战神加以崇拜,秦始皇、汉高祖都立祠祭奉蚩尤,把他作为战神、“兵主”,以利战事。
据记载,蚩尤冢,位于汶上县城西南十九公里的南旺镇,坐北向南,树木参天。蚩尤冢现存两幢石碑,石碑高2.3米,宽1.5米,厚30厘米,屹立于蚩尤冢前,石碑的下面刻的文字“蚩尤冢”为清代人所刻。据悉,“蚩尤祠”碑刻现存放在汶上县博物馆内。
“跟我第一次接触的人,有90%不认识我这个姓氏,包括我的大学老师。”阚远洋说,老师点名的时候看到她的名字都会停顿一下,有的直接读“gǎn(敢)”或者“hǎn(喊)”。
“读‘gǎn(敢)’是不对的,而读“hǎn”是正确的,字典上的确有这个读音,阚是一个多音字,不过作为姓氏的话,还是念‘kàn’。”阚远洋说,很少有人能够读对这个姓,因为这个姓太少见了。
“记得我上小学、初中时,全学校就我一个姓阚的。开始同学们都不知道我这个姓念啥,包括老师也很少有念对的。于是,同学们就跟我开玩笑,故意喊我‘小敢’、‘小侃’或‘小喊’,有的喊我‘勇敢’。有的还故意问我:‘小敢,你都敢做啥也?’‘你的勇敢表现在哪儿?’或‘你今天又做啥勇敢的事了没有?’你还别说,在同学们的调侃下,我变得大胆、勇敢了。”阚远洋笑着说。
“记得我9岁那年,放学路上遇到一位要饭的老太太,我看着她可怜,就把她领我家去了。我妈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就让她在我家好吃、好喝招待了两天,并把自己的衣服给老太太换上。可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妈妈上班也很忙,就把老人送走了。”阚远洋说,“事后,妈妈对我的行为不但没有批评,还表扬我有爱心。这更激发了我做好事的热情。记得我10岁的一天,放学时遇到一位老爷爷坐在沙河店医院门前,说他没钱看病,让路人可怜可怜他,给他些钱。我看他穿得破烂不堪的,就给他写了一张字条,让他去医院检查,并注明检查费扣妈妈的工资,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因为我爸爸是医院的院长,医生就给这位老爷爷检查了身体。结果妈妈月底领工资时,所剩无几,最后才知道是我干的事。不过妈妈并没有为此打我、骂我,只是对我说,以后再遇到此事要与她商量。我非常感谢妈妈的开明。”
“不负自己所拥有的稀有姓氏”
“我是在北京卫校(现已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上的大专。我们班40多名同学,相处得非常融洽。特别我们寝室的女生,彼此亲如姐妹。她们与上小学、初中时的同学一样,也爱喊我‘小敢’‘小喊’‘勇敢’,所不同的是又增加了一个‘老侃’。只要谁无聊了或是想聊天了,就说,‘老侃,来陪我侃会大山’。”阚远洋说,“我变成了同学的开心果、知心朋友。同学们有啥烦恼事、秘密事或开心事了,都爱给我说。”
“上大专时,我依然爱帮助人。因我父母都有稳定收入,我的家庭条件也可以,我经常爱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乐于助人已成了惯性。”阚远洋说,“上班后,因为我拥有稀有姓氏,仍然成为同事们关注的焦点。同事们也是爱‘小敢’‘小喊’‘老侃’叫我。不管叫我什么,我都不介意。不过我已不爱侃大山了,最爱的就是做善事。”
“阚主任最爱帮助人了,我们都非常喜爱、尊敬她。记得前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我们医院门口坐着一位老太太,说是西平的,没儿没女,头疼,没钱看病。阚主任听说后急忙把这位老太太领到我们医院疼痛科,经诊断为脑血管痉挛。阚主任用自己的钱给她做检查、买药,花了好几百元钱。阚主任乐于助人的事在我们医院传为美谈。”阚远洋的同事张慧香说。
阚远洋的同事杨晴说:“阚主任做的好事不计其数。上个月,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拉着一位有残疾的老太太从我们医院门前路过,刚好被阚主任看见了。阚主任非常同情她们,就急忙给了她们100元钱。前段时间,一位患糖尿病的老人没钱测血糖,在我们医院门口哭了起来,阚主任听说后急忙掏钱为他测了血糖,并为老人买饭、买药。老人走时,阚主任还给了他50元钱。”
采访结束时,阚远洋说:“我崇尚与人为善,认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这都是我幼时拥有稀有姓氏养成的习惯,要不负自己所拥有的稀有姓氏。”
精彩推荐
- 上蔡:黄金蟠桃鼓起村民“钱袋子”
- 小屏幕撬动大治理 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 女孩中暑晕倒 装维师傅施救
- 平舆县 “三园”联动架金桥 强县富民启新程
- 管好小机井 “滴灌”大民生
- 驻马店市演艺中心 2025年“中原文化大舞台”
- 灯火璀璨点亮市民夜生活
- 父亲的拐杖
- 共建共治 和美乡村入画来
- 金蝉养殖富村民
- 压实责任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因地制宜大力
-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烩面情结
- 文明实践热潮涌 新风拂面润万家
-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河南工业利润实现两位数
- 针对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 国家四级救灾应急
- 头伏饺子二伏面,为啥这么吃?还有哪些好吃的
-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有涝有旱如何精准应对
- 16条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 共同富裕加工园成为村民增收“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