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幕撬动大治理 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正阳县汝南埠镇张夹村用镜头记录乡村故事,以剧情传递文明新风
小屏幕撬动大治理 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本报记者 李玉荣
“调解家务不轻松,大事小事有人管,敢想敢干就敢说,上有天下有地,做人一定要有良心。”这条直击人心的评论,来自正阳县汝南埠镇张夹村抖音账号“村官喜庆”发布的第一条短视频《赡养老人篇》。自2024年4月上线以来,这支由村干部自发组建的短视频团队,用镜头记录乡村故事,以剧情传递文明新风,在方寸屏幕间开辟出基层治理与文明实践的新路径。
从“事后调解”到“事前引导”的治理觉醒
2022年3月,担任张夹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喜庆,在三年基层工作中发现:村里的矛盾纠纷大多是由小事升级,根源在于部分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思想固执。“坐等矛盾发生再解决,不如主动引导思想。”这个念头推动着他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3年9月,张夹村举办首届乡村文明建设光荣榜,20名“好媳妇”“好公婆”身披红绶带登台领奖。“让真善美大大方方展示,才知道该学什么。”张喜庆说。
2024年3月,张喜庆与村干部李艳、张正汝共同出资1.5万元购置设备,抖音账号“村官喜庆”应运而生。这支平均年龄40岁、3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两委”团队,决心用短视频破解治理难题。
真实故事入镜,文明理念入心
“拍视频得让村民看得懂、愿意看。”张喜庆带领团队从真实案例取材,63岁的致富能手王本生主动加入,公益岗朱继红扮演老人,洪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军强等人也客串参演,一群非专业演员演绎着最鲜活的乡村生活。
4月13日,上线的《赡养老人篇》改编自张夹村的真实纠纷。镜头里,子女为赡养责任争执不休,调解员耐心劝解……短短一周获17万次浏览量、1200个点赞。有村民看后主动找到村“两委”说:“以前觉得老人是累赘,现在知道该咋做了。”
随后的《邻里关系》聚焦地边纠纷,演员们还原村民从争吵到和解的过程。一条评论道出共鸣:“农村的和睦邻里,不是家人胜似家人。”推出的《高价彩礼篇》更是引发77万次浏览量,不少村民看完后主动降低彩礼要求,“视频里演的就是咱身边事,太真实了。”
5月11日,推出的《远嫁的女儿》让在外游子牵挂倍增;《走失老人》发布后,邻村群众接力救助精神残疾村民陶书勤,两位信阳市息县热心群众直接将其送回家。这些作品用“三分钟故事”讲透大道理,让文明理念随剧情自然流淌。
小屏幕撬动大治理,新风尚浸润乡村
如今,短视频成了张夹村的“移动宣传栏”。村民闲暇之余热议剧情,潜移默化中改变观念。土地纠纷少了,赡养老人的多了,邻里互助成了常态。
这支坚持“不造人设、只传正能量”的团队,用最朴素的创作坚守初心。张喜庆说:“我们不想当网红,就想通过镜头让村里更祥和。”从乡村文明建设光荣榜到短视频,从线下表扬到线上传播,张夹村的文明实践创新,证明基层治理可以很“接地气”,移风易俗能够有“现场感”。
在张夹村的乡间地头,手机屏幕里的光影故事还在继续。这些由村干部与村民共同演绎的短视频,正像一粒粒文明种子,在乡村土壤里生根发芽,开出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交融的绚丽之花。
精彩推荐
- 上蔡:黄金蟠桃鼓起村民“钱袋子”
- 小屏幕撬动大治理 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 管好小机井 “滴灌”大民生
- 平舆县 “三园”联动架金桥 强县富民启新程
- 灯火璀璨点亮市民夜生活
- 驻马店市演艺中心 2025年“中原文化大舞台”
- 父亲的拐杖
- 女孩中暑晕倒 装维师傅施救
- 共建共治 和美乡村入画来
- 金蝉养殖富村民
- 压实责任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因地制宜大力
-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烩面情结
- 文明实践热潮涌 新风拂面润万家
-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河南工业利润实现两位数
- 头伏饺子二伏面,为啥这么吃?还有哪些好吃的
- 共同富裕加工园成为村民增收“金钥匙”
- 针对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 国家四级救灾应急
- 16条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 警惕“电子间谍”!境外生产芯片可能故意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