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 “三园”联动架金桥 强县富民启新程
县级主导产业园强链 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延链 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固链
平舆县 “三园”联动架金桥 强县富民启新程
本报记者 徐佳瑞 通讯员 李 磊 王 勇
盛夏七月,平舆大地热浪滚滚,但高温难阻产业蓬勃脉动。泰普森户外用品公司车间内,千余名工人伴着飞转缝纫机忙碌,帐篷、户外家具即将远销海外;十公里外西洋店镇后贾营村“共同富裕加工园”,满载藤编产品的货车驶向县城总厂;舆丰万纳物流中心的传送带似银色溪流,将“平舆制造”运往全国。这背后,是平舆县党建引领下精心构建的“三园”联动体系——县级主导产业园强链、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延链、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固链,正以强劲活力托举起强县富民新图景。
龙头引领 锻造全球竞争力
以县级龙头企业为引擎“强链”,是平舆工业园区崛起的关键。从沿海转移而来的泰普森户外用品公司便是鲜活例证——不仅建起自主研发中心,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像磁石般带动182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在泰普森的生产线上,公司负责人王小奇指着待发的折叠推车介绍:“这批货要发往欧洲,单这个月就走了10万个,比去年同期多三成!”增长的底气来自园区完善的产业链——他指着推车轮子、纸箱、铝管补充:“这些轮子出自隔壁斐达塑胶有限公司,纸箱来自配套工厂河南龙氏公司,铝管来自河南丰瑞新材料公司,给我们配套的公司达182家……从缝纫线、五金件到安装成型,户外休闲用品的完整链条越来越扎实,抗风险能力自然强了。”
这样的集群效应并非泰普森独有——在平舆县工业园区,永强户外、华东户外等10多家“链主”企业均形成了“龙头带配套”的生态圈,全县户外休闲用品产业集群年产能突破100亿元。作为“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园区内的防水建筑产业同样势头强劲,蓝翎环科、驼峰、豫王建能、天地源等骨干企业构建起从防水材料研发到30万平舆防水人在全国各地施工服务的完整链条,年产值超600亿元,与户外用品产业形成“双轮驱动”。
与此同时,新建成的平舆县电商产业园大厦,正以区域经济“循环加速器”的角色,为产业链注入新动能。这座连通亚马逊等国际平台的枢纽,已入驻23家电商企业,其高效服务既覆盖园区,更辐射全县“三园”。“现在48小时能把货送到欧洲,物流成本降15%,订单反倒涨三成!”一位户外用品店主的话道出变化——电商物流不仅破解了流通瓶颈,让户外家具、防水建材等“平舆制造”高效抵达全球市场。
物流链的畅通为产业注入强心剂,电商大厦则像“循环泵”保障三园间物流、信息流无阻。这种“龙头引领+链条完善+电商赋能”的融合,正是平舆产业锻造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支撑。
星火燎原 激活乡村新动能
产业链的延伸,需要从县城向乡镇扎根——平舆县将产业之火引向乡野,19个乡镇(街道)的“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正是延链的关键载体,阳城镇马刘村乡村振兴产业园便是典型。
依托周边丰富的速生林资源,马刘村大自然木业蓬勃发展。走进大自然木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与木材清香交织,200多名工人正将本地原木加工成平整板材。“二期一开,年加工能力冲上20万平方米,年产值5亿元,到时候再招150人,在豫南可就真站住脚了!”企业负责人唐喜鸿指着对面焊花四溅的二期工地,声音洪亮,眼中满是期待。这家专注于板材初级和精深加工的企业,正从单一工厂向现代化产业基地跃升,目标是成为豫南木业的重要一极。
乡村产业园的核心是激活乡村潜能、带动农民增收。一期项目已吸纳本村及周边200多人就业,69岁的村民王小聘便是受益者。“每月能拿四五千元,我很满足。”王小聘说。2024年,该产业园发放工资850万元,惠及本地及周边农民工。
马刘村的实践,是平舆县19个乡镇(街道)乡村振兴产业园的生动缩影。辛店乡的纺织加工园、万冢镇的食品产业园、东皇街道的电子组装车间……这些星罗棋布的乡镇产业支点,正以点带面织就全县乡村振兴的产业网络。如今,该县19个乡镇(街道)的乡村振兴产业园已形成“一乡一业、各具特色”的格局,累计带动8万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让产业振兴的火种在平舆大地上真正形成燎原之势。
扎根沃土 筑牢共富基本盘
强县富民的根基在村,平舆县的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正是“三园”体系中最贴民心的“固链”支点,将产业触角直抵千家万户。西洋店镇后贾营村的生机,便源于县龙头企业华东户外推行的创新模式。该企业在县城设总厂,掌控研发、质检、销售等核心环节,同时将藤编等适合分散加工的生产环节下沉至村庄。
后贾营村加工点负责人李昌友正组织村民赶制订单产品。“以前守着几亩地,农闲就干瞪眼。现在厂里把料送上门,学几次就会编,计件算钱,手快的一个月能多挣三四千元。”村民刘翠香手上藤条翻飞,笑容满面。这种模式,巧妙解决了村民“做什么、怎么做、卖给谁”的焦虑,实现了企业降本、村民增收、手艺传承的“三赢”。
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的核心是夯实产业链前端、强化初级加工能力,成为承接县园需求的坚实底座。舆丰万纳公司就在全县布下200多个加工点,带动3000多人就业,生产的收纳箱顺着网络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后贾营村的藤编加工点,只是全县1200多个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的一角。从古槐街道的服装代加工、清河街道的小饰品组装,到郭楼街道的布艺加工、庙湾镇的草编生产……19个乡镇(街道)的“家门口产业”遍地生长,让农户既能农忙种田,又能农闲增收,稳稳筑牢了共富基石。
如今,“三园”已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家,带动超10万人就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泰普森的缝纫机还在转,大自然木业的机器仍在响,后贾营村的藤条继续编……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成了平舆县最动听的振兴乐章。站在新起点,该县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向‘高精尖’迈进,让‘三园’既富百姓,更强平舆。”在党建引领下,平舆县以“三园”为纽带,推动产业链与富民链深度融合,促使“强县”与“富民”协同迈向新高度。
精彩推荐
- 上蔡:黄金蟠桃鼓起村民“钱袋子”
- 小屏幕撬动大治理 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 管好小机井 “滴灌”大民生
- 驻马店市演艺中心 2025年“中原文化大舞台”
- 父亲的拐杖
- 平舆县 “三园”联动架金桥 强县富民启新程
- 灯火璀璨点亮市民夜生活
- 女孩中暑晕倒 装维师傅施救
- 共建共治 和美乡村入画来
- 金蝉养殖富村民
- 压实责任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因地制宜大力
-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烩面情结
- 文明实践热潮涌 新风拂面润万家
-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河南工业利润实现两位数
- 头伏饺子二伏面,为啥这么吃?还有哪些好吃的
- 针对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 国家四级救灾应急
-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有涝有旱如何精准应对
- 16条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 共同富裕加工园成为村民增收“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