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丨药费清单里的健康守护
□本报记者 李晓敏
10月18日,28岁的李先生趁着周末,匆匆赶到河南省肿瘤医院,为奶奶购买治疗肺癌的靶向药——奥希替尼。一盒药4966.2元,刚好够老人服用一个月。
去年,李先生的奶奶被确诊为肺癌,基因检测后,医生推荐使用奥希替尼。如今,她的病情控制得不错,药也从未间断。
同样依靠这个药维持健康的,还有60岁的刘先生。他2017年被确诊肺癌时,奥希替尼刚进入中国市场,一盒售价高达5万多元。“我一个开大巴的,哪吃得起?”刘先生回忆道,当时感觉希望渺茫。
作为第三代肺癌靶向药,奥希替尼曾是许多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救命稻草”。然而在2018年之前,奥希替尼每盒5万多元的价格,将不少普通家庭挡在了希望门外。
转机发生在2018年,经过谈判,奥希替尼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降至15300元一盒;2020年,再次经过谈判,价格进一步降至5580元一盒;2022年续约时,价格降至4966.2元一盒。
什么是“国谈药”?它指的是国家医保部门与药企进行价格谈判,将一些刚上市、价格高、疗效好的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目的只有一个——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好药。
如今,刘先生每月的药费已成为家庭账本上普通的一笔支出。“每盒奥希替尼报销后自付不到1000元。”电话中,他语气稍显轻松,“药费负担小了,生活也更有盼头。”
对于门诊特定药品,全省统一报销比例,职工医保报销85%左右,城乡居民医保报销80%。
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7年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累计新增835种药品,其中530种是“谈”进来的,涵盖肿瘤、罕见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药费清单上数字的变迁,悄然改变着成千上万患者的命运。
在省肿瘤医院药学部,记者了解到,奥希替尼进入医保后,受益患者数量显著增加。
“医保谈判不是简单的‘砍价’,而是为患者打通生命的通道。”刘先生的主治医生、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何振说,“当刘先生等患者每月支付的药费从五位数变成三位数,他们迎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减负,更是生命尊严的回归。”
除了“国谈药”,“集采药”也是降低药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以量换价”,国家或省级医保部门整合医疗机构的采购需求,挤掉药价中的水分,让更多药品回归合理价位。
来自省医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国家建立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以来,我省认真落实国家集采政策,积极组织或参与省级联盟采购,截至目前,已集采药品1303种。
18日下午,李先生将刚取到的药小心地装进袋子,准备寄给住在老家的奶奶。随药一同寄出的,还有一张药费清单。
一张薄薄的药费清单,记录的不仅是一盒药的价格,更是国家为守护每个普通人生命健康与尊严的不懈努力。药价清单上的数字变化,正重塑着无数患者的生活轨迹,托起他们生命的重量。
这,正是一纸清单最重的分量,也是这个时代最温暖的健康守护。
精彩推荐
- “十四五”期间交通强市建设成果引发全市共鸣
- 大道通衢 车水马龙
- 工行驻马店分行多举措加大制造业贷款投放力度
- 河南省第十五届高校棋类联赛总决赛在我市举办
- 六载守护,让留守老人活得有滋有味
- 河南省第十五届高校棋类联赛总决赛在驻马店市
- 2025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社会化推荐报名启动,
-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
- 今年前三季度郑州航空口岸跨境电商出口货运量
- 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驻马店·确山站)暨“三
- 市生态环境局遂平分局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
- 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助力游泳馆规范运营
- 平舆县纪委监委绘就乡村振兴清廉底色
- 爱的针脚
- 平舆县纪委监委护航“三秋”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 科技“金钥匙”破解土地“丰收密码”
- 正阳县:“两新”组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汝南县:乡村车间里的“织富”图景
- 侯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技“播种者”
- 我国将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