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钥匙”破解土地“丰收密码”
河南农有王解锁“农机+农艺”融合新模式——
科技“金钥匙”破解土地“丰收密码”
本报记者 张 锟 本报见习记者 康佳一
“这机器真顶用!不用整耕土地,播下去的玉米种深浅一致,粒距、行距都合乎标准!”近日,遂平县的一处试验田里,农户围着一台播种机啧啧称赞。这台让农户点赞的2BMYFQ-6B型免耕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正是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明星产品,前不久刚成功入选2025年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名单,为这家深耕农机领域37年的老牌企业再添闪亮名片。
这家占地12万平方米、拥有600多名员工的老牌农机企业,藏着一支超200人的技术团队,正是这支“硬核”队伍,构建起覆盖耕整、种植、收获、收获后处理四大类60多个品种的产品矩阵。
如今,300多家“农有王”专卖店遍布河南、河北、安徽等十几个省市,每年6万多台(套)农机从这里走向田间,让“要想多打粮,就用农有王”的口号,变成了农民看得见的丰收现实。
“农有王生产的不只是播种机,更是粮食增产器!”农户间的这句口碑,道破了企业的成功秘诀——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
早在2003年,该公司就敏锐捕捉到“合理密植”的农艺需求,主动打破“农机只管作业”的传统思维,一头扎进“农机适配农艺”的研发中。他们先后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牵手,产学研协同攻关,不仅拿下6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更催生出一系列“接地气”的创新产品——
与河南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小麦播前镇压单体仿形播种机,依靠“播前镇压让土壤密实、单体仿形保播种深度”的巧思,实现了小麦“苗匀、苗全、苗壮、苗齐”;
耗时十多年与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共同攻关的玉米洁区播种机,破解了免耕播种中秸秆还田的难题,全秸秆覆盖的“洁区播种”技术,既降低成本又提升质量,为保护性耕作装上了“动力引擎”;
联合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推出的花生挖掘机、自走式捡拾摘果机,实现了环保作业与收获高效的“双赢”;
针对不同作物特性,他们开创出小麦宽幅播种、玉米错位精量播种、花生垄上播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模式,让农机变成真正的“粮食增产器”……
此 次 成功入选的明 星 产 品2BMYFQ-6B型免耕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更是“农机+农艺”融合的典范。凭借破茬减阻脱附技术,在黄淮区域“一年两熟”、重黏土、全量秸秆留田、不耕整土地的严苛条件下,仍能实现玉米、大豆免耕播种施肥作业,深度合格率≥75%、粒距合格率≥95%、邻接行距合格率≥80%,综合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实装备支撑。
创新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增产效果:小麦精量宽幅播种技术让产量提升15%以上,玉米错位播种技术使增产幅度超20%,花生起垄播种技术不仅抗涝易收,还能让亩产增加15%以上。
如今的农有王,早已不是单纯的“农机生产商”。从河南省著名商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到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农机用户满意品牌”,再到扛起“河南省栽播机械产业链联盟盟长单位”的大旗,这家企业用37年的坚守证明,只有扎根农田、读懂农艺,才能让农机真正成为丰收的“助推器”。未来,他们还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向丘陵山区农机、大型智能化复合装备领域进军,在产学研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用更多创新成果守护粮食安全,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农有王力量”。
精彩推荐
- 汝南县:乡村车间里的“织富”图景
- 正阳县:“两新”组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科技“金钥匙”破解土地“丰收密码”
- 侯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技“播种者”
- 平舆县纪委监委护航“三秋”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 我国将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
- 12月1日起 社会治理与粮食安全添法治“护身符
- 驻马店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外卖平台和经营者监管新规拟出 让外卖吃得更
- 平台企业“开”进车圈,新能源汽车产业迎哪些
- 我国首个国家级深水油气应急救援基地在海南启
- 金玉锋公司敞开收粮解民忧
- 开放提速动能更足! “十四五”时期河南大门
- 鸡鸣岁月长
- 辛店乡多举措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 新蔡:高粱红满天 机械收割忙
- 市供销合作社全力护航秋粮归仓
- 王玲到驿城区调研
- 用生命托举起辖区的幸福安宁
- 上蔡县:“一站式”解纷织密基层治理平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