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汝南县:乡村车间里的“织富”图景

汝南县:乡村车间里的“织富”图景

本报记者 王家恒

天色渐亮,汝南县三门闸街道乡村振兴产业园内的云海服装实业有限公司已是一片忙碌。车间内机器轰鸣,缝纫机上下飞舞,工人手指翻飞,20条生产线齐头并进,经过下料、缝合、熨烫、包装等工序,一件件羊毛衫在生产线上整装待发。

“我们每日有近6000件成品从这里诞生,走向国外市场。”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云海服装主攻出口订单,羊毛衫、针织衫畅销欧美和东南亚,企业从下料到出品,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年出口量突破70万件,把“汝南织造”稳稳送进了国际市场。

产业扎根,村民受益。“以前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现在步行10分钟上班,月工资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在流水线旁,女工刘芳一边照看织机,一边说。在这里,像她一样的本地员工有近百人,经过培训即可上岗,计件取酬,多劳多得,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企业发展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据了解,三门闸街道有8个村以村集体资金入股,每村每年分红近2万元,这些资金化作村口明亮的路灯、广场上崭新的器材,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乡亲。

云海服装的发展实践,是汝南县推动产业振兴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引导乡镇发展服饰、鞋帽、箱包等特色加工产业,把乡村车间打造成联农带农的“金纽带”。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端稳“饭碗”,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画卷,正在汝南大地徐徐铺展。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
汝南县:乡村车间里的“织富”图景
驻马店网

汝南县:乡村车间里的“织富”图景

汝南县:乡村车间里的“织富”图景

本报记者 王家恒

天色渐亮,汝南县三门闸街道乡村振兴产业园内的云海服装实业有限公司已是一片忙碌。车间内机器轰鸣,缝纫机上下飞舞,工人手指翻飞,20条生产线齐头并进,经过下料、缝合、熨烫、包装等工序,一件件羊毛衫在生产线上整装待发。

“我们每日有近6000件成品从这里诞生,走向国外市场。”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云海服装主攻出口订单,羊毛衫、针织衫畅销欧美和东南亚,企业从下料到出品,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年出口量突破70万件,把“汝南织造”稳稳送进了国际市场。

产业扎根,村民受益。“以前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现在步行10分钟上班,月工资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在流水线旁,女工刘芳一边照看织机,一边说。在这里,像她一样的本地员工有近百人,经过培训即可上岗,计件取酬,多劳多得,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企业发展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据了解,三门闸街道有8个村以村集体资金入股,每村每年分红近2万元,这些资金化作村口明亮的路灯、广场上崭新的器材,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乡亲。

云海服装的发展实践,是汝南县推动产业振兴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引导乡镇发展服饰、鞋帽、箱包等特色加工产业,把乡村车间打造成联农带农的“金纽带”。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端稳“饭碗”,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画卷,正在汝南大地徐徐铺展。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