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爱的针脚

爱的针脚

文/李大鹏

夜深人静时,母亲总踏着月光入梦来。醒来后我便再也睡不着,只得起身打开母亲那老箱旧柜里面叠着的岁月。最上头那件拼布坎肩静静躺着,像一本等待重读的旧书,每一块补丁都是一个标点,记录着母亲用半生缝写的爱的篇章。

这件由百余块碎布拼成的坎肩,在灯下泛起柔和的光。指尖抚过起伏的针脚,恍若触摸到时光的脉络。前58块,后42块,恰合百数之吉。母亲教书识字,更深谙古人“百衲成衣,福泽绵长”的寓意。三颗用碎花布精心包裹的盘扣,犹带着她指尖的温度。几处微露的棉絮里,恍然还能嗅到阳光与慈爱交织的气息。

每一片布料都在诉说往事:那微蓝灰色的是父亲褪色的肩领,依稀可见磨损沉淀的暗纹;那抹水红色是姐姐初入学堂时棉袄的残片,褪色的花纹里还回荡着稚嫩的书声。还有我儿时灯芯绒上衣内衬剪下来的条绒布,磨损的经纬间仿佛仍跳跃着童年的欢愉。母亲将岁月的碎片重新拼合,如同将散落的记忆串成珍珠,把清贫日子过成诗。

记得每个寒冬清晨,这件坎肩总会轮流覆上我与姐姐的肩头。姐姐还总会说:“母亲,我不冷,让大鹏穿。”

母亲总是天未亮便起身,将坎肩在灶火边烘得暖热,才为我们轻轻披上。布片摩擦时窸窣作响,像是母亲温柔的叮咛。那些严冬因这件百衲衣变得可亲,风雪途中总有慈爱的温度从肩头沁人心脾。针脚间藏着她多少不眠之夜。

——煤油灯下,熬夜批改完学生的作业,然后眯着眼穿针引线,任凭霜雪染白鬓发,也要将温暖编织进儿女的岁岁年年。

母亲出身较好,家庭重视学习,加上舅舅的引导、教育,母亲上学较多,善于缝补。虽算不上手巧,可她经常在工作之余精心练习,颇为专业。邻舍只见百块碎布在她手中幻化成衣,却不知这背后是多少艰辛。

为凑足百块吉数,她翻遍所有箱柜抽屉,连巴掌大的布头儿都郑重收起。裁剪时必须顺着布料的纹理,拼接处要色色相宜规矩整齐,针脚需密如星子。她说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废物,只要用心安排,残缺也能成就完美。这话语如今品来,何尝不是她教给我们的生存哲学?

如今坎肩静卧箱中,如一只收拢翅膀的旧日蝴蝶。它太小了,小到罩不住我们任何一人发福的身躯;它又太大了,大到能装下整个童年与母亲全部的爱。

某日儿子见了好奇地问:“这破衣服怎么还不扔?”我一时语塞。该如何向她解释,这些破碎的布片里藏着母亲的白发,我和姐姐的童年、一个时代的艰辛。

这件看似寒酸的坎肩,实则是我们家族的无字史书。

最新的一块补丁是母亲去世前一年添上的。

——母亲把她晚年常穿的,姐姐给她买的紫花衫袖口料,修补了领口的破损。透过母亲的老花镜看母亲飞针走线时忽然懂得:原来母爱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世代相传的针线活。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将破碎缝补成完整,将苦难编织成温暖,就像母亲当年那样。

灯下细数,百块碎布恰如百年人生。那些鲜艳的渐次褪色,柔软的变得脆硬,唯有连缀它们的针脚依然牢固。母亲走了,留下这件用旧时光缝制的坎肩,告诉我们:爱不是华服美裳,而是黑暗中摸到的第一件衣衫,破旧但温暖,拼凑却完整,永远等在人生寒夜的入口处。

秋走寒又至,我将坎肩轻轻覆在肩头。刹那间,无数个冬天的晨光穿越时空而来——母亲正微笑着为我系上盘扣,发间落着灯光映照的金辉。原来她从未离开,只是化作千丝万缕的温暖,继续包裹着散落天涯的儿女。

这些藏在针脚里的秘密,要等到我们也为人父母时才能全然读懂。当年只觉得坎肩厚重,如今摩挲着那些微微凸起的缝线,才惊觉每一针都刺着母亲的青春。她将韶华拆解成线,把岁月研磨成针,用日渐昏花的眼,在方寸布帛上绣出浩瀚如海的爱。而当我们终于读懂时,那双巧手早已枯皱如秋叶,连最粗的针都握不稳了。

我想,穿上妈妈缝制的拼接坎肩,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温暖,更是心灵深处的触动。它更像是母亲的心血连接着过去和未来,让姐姐和我能时刻铭记那些成长的点滴,以及妈妈无私的付出与关怀。

每当寒风来袭,幼小的我们都会紧紧裹住这件坎肩,就像是被妈妈的爱紧紧包围着,心中充满了力量。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母亲在每一个忙完工作的深夜,用一针一线编织着对我和姐姐的爱与希望。

百衲衣上针脚密,一寸离肠千万结。这世间最深情的爱,大抵就藏在这件永远合身的坎肩里,任凭星霜荏苒,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温度,等待每一个需要温暖的游子归来……

时光流转,到如今,这件拼接坎肩早已不再适合我们姐弟的身形,但它一直被珍藏在衣柜的最深处,成为了我心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

这份对母亲的爱和思念也正如同那永不褪色的拼接坎肩,永远温暖着我,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
爱的针脚
驻马店网

爱的针脚

爱的针脚

文/李大鹏

夜深人静时,母亲总踏着月光入梦来。醒来后我便再也睡不着,只得起身打开母亲那老箱旧柜里面叠着的岁月。最上头那件拼布坎肩静静躺着,像一本等待重读的旧书,每一块补丁都是一个标点,记录着母亲用半生缝写的爱的篇章。

这件由百余块碎布拼成的坎肩,在灯下泛起柔和的光。指尖抚过起伏的针脚,恍若触摸到时光的脉络。前58块,后42块,恰合百数之吉。母亲教书识字,更深谙古人“百衲成衣,福泽绵长”的寓意。三颗用碎花布精心包裹的盘扣,犹带着她指尖的温度。几处微露的棉絮里,恍然还能嗅到阳光与慈爱交织的气息。

每一片布料都在诉说往事:那微蓝灰色的是父亲褪色的肩领,依稀可见磨损沉淀的暗纹;那抹水红色是姐姐初入学堂时棉袄的残片,褪色的花纹里还回荡着稚嫩的书声。还有我儿时灯芯绒上衣内衬剪下来的条绒布,磨损的经纬间仿佛仍跳跃着童年的欢愉。母亲将岁月的碎片重新拼合,如同将散落的记忆串成珍珠,把清贫日子过成诗。

记得每个寒冬清晨,这件坎肩总会轮流覆上我与姐姐的肩头。姐姐还总会说:“母亲,我不冷,让大鹏穿。”

母亲总是天未亮便起身,将坎肩在灶火边烘得暖热,才为我们轻轻披上。布片摩擦时窸窣作响,像是母亲温柔的叮咛。那些严冬因这件百衲衣变得可亲,风雪途中总有慈爱的温度从肩头沁人心脾。针脚间藏着她多少不眠之夜。

——煤油灯下,熬夜批改完学生的作业,然后眯着眼穿针引线,任凭霜雪染白鬓发,也要将温暖编织进儿女的岁岁年年。

母亲出身较好,家庭重视学习,加上舅舅的引导、教育,母亲上学较多,善于缝补。虽算不上手巧,可她经常在工作之余精心练习,颇为专业。邻舍只见百块碎布在她手中幻化成衣,却不知这背后是多少艰辛。

为凑足百块吉数,她翻遍所有箱柜抽屉,连巴掌大的布头儿都郑重收起。裁剪时必须顺着布料的纹理,拼接处要色色相宜规矩整齐,针脚需密如星子。她说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废物,只要用心安排,残缺也能成就完美。这话语如今品来,何尝不是她教给我们的生存哲学?

如今坎肩静卧箱中,如一只收拢翅膀的旧日蝴蝶。它太小了,小到罩不住我们任何一人发福的身躯;它又太大了,大到能装下整个童年与母亲全部的爱。

某日儿子见了好奇地问:“这破衣服怎么还不扔?”我一时语塞。该如何向她解释,这些破碎的布片里藏着母亲的白发,我和姐姐的童年、一个时代的艰辛。

这件看似寒酸的坎肩,实则是我们家族的无字史书。

最新的一块补丁是母亲去世前一年添上的。

——母亲把她晚年常穿的,姐姐给她买的紫花衫袖口料,修补了领口的破损。透过母亲的老花镜看母亲飞针走线时忽然懂得:原来母爱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世代相传的针线活。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将破碎缝补成完整,将苦难编织成温暖,就像母亲当年那样。

灯下细数,百块碎布恰如百年人生。那些鲜艳的渐次褪色,柔软的变得脆硬,唯有连缀它们的针脚依然牢固。母亲走了,留下这件用旧时光缝制的坎肩,告诉我们:爱不是华服美裳,而是黑暗中摸到的第一件衣衫,破旧但温暖,拼凑却完整,永远等在人生寒夜的入口处。

秋走寒又至,我将坎肩轻轻覆在肩头。刹那间,无数个冬天的晨光穿越时空而来——母亲正微笑着为我系上盘扣,发间落着灯光映照的金辉。原来她从未离开,只是化作千丝万缕的温暖,继续包裹着散落天涯的儿女。

这些藏在针脚里的秘密,要等到我们也为人父母时才能全然读懂。当年只觉得坎肩厚重,如今摩挲着那些微微凸起的缝线,才惊觉每一针都刺着母亲的青春。她将韶华拆解成线,把岁月研磨成针,用日渐昏花的眼,在方寸布帛上绣出浩瀚如海的爱。而当我们终于读懂时,那双巧手早已枯皱如秋叶,连最粗的针都握不稳了。

我想,穿上妈妈缝制的拼接坎肩,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温暖,更是心灵深处的触动。它更像是母亲的心血连接着过去和未来,让姐姐和我能时刻铭记那些成长的点滴,以及妈妈无私的付出与关怀。

每当寒风来袭,幼小的我们都会紧紧裹住这件坎肩,就像是被妈妈的爱紧紧包围着,心中充满了力量。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母亲在每一个忙完工作的深夜,用一针一线编织着对我和姐姐的爱与希望。

百衲衣上针脚密,一寸离肠千万结。这世间最深情的爱,大抵就藏在这件永远合身的坎肩里,任凭星霜荏苒,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温度,等待每一个需要温暖的游子归来……

时光流转,到如今,这件拼接坎肩早已不再适合我们姐弟的身形,但它一直被珍藏在衣柜的最深处,成为了我心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

这份对母亲的爱和思念也正如同那永不褪色的拼接坎肩,永远温暖着我,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