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发布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蓝图
8月21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该厅日前印发《河南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河南实际,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发展蓝图,突出亮点、特色,逐步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到2035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农村供水事关民生福祉,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大事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共落实农村供水建设资金508.08亿元,有效保障了5417.7万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近年来,我省水利系统积极推进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的“四化”新路径,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55.7%。
“当前我省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水源不稳定和水量水质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对喝好水、用好水的需求更为迫切。”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祝云宪介绍,为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的向往,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农村居民与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服务,构建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的“五同”格局,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河南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
《规划》以农村供水达到“水源可靠、水质优良;布局合理、建设集约;供水高效、运行安全;机制健全、应急得力;管理先进、数字智慧”为目标,按照“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即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县域统一管理和专业化管护,围绕“两区六域”总体布局,平原区优先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山丘区加大兼并整合现有小型供水工程力度,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保障体系。
《规划》明确,到2027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80%,水费收缴率达95%以上。到2035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水费收缴率、水质达标率全部达到100%,全面实现县域统管,所有工程实现24小时供水和计量收费,农村供水工程体系、良性运行的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记者 谭勇 见习记者 邓莫楠)
精彩推荐
- 上蔡:黄金蟠桃鼓起村民“钱袋子”
- 小屏幕撬动大治理 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 女孩中暑晕倒 装维师傅施救
- 驻马店市演艺中心 2025年“中原文化大舞台”
- 平舆县 “三园”联动架金桥 强县富民启新程
- 管好小机井 “滴灌”大民生
- 灯火璀璨点亮市民夜生活
- 父亲的拐杖
- 共建共治 和美乡村入画来
- 压实责任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因地制宜大力
- 金蝉养殖富村民
-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烩面情结
- 文明实践热潮涌 新风拂面润万家
-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河南工业利润实现两位数
- 针对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 国家四级救灾应急
- 头伏饺子二伏面,为啥这么吃?还有哪些好吃的
- 16条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有涝有旱如何精准应对
- 共同富裕加工园成为村民增收“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