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河南南乐:仓颉造字文明始
中国青年网濮阳2月20日电 “华夏书宗不二祖,神州字圣第一人。”这副称赞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对联,悬挂于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梁村乡史官村的仓颉陵。2月19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仓颉文化博物馆,聆听圣人事迹,感受祖先的智慧、文明的久远和文化的力量。
仓颉庙。张香丽 摄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仓颉是中国最早创造文字的人”。
那么仓颉是如何造字的?据仓颉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庞新刚介绍,黄帝在一统中原之后,封仓颉为史官,史官就是记载当代历史事实的官职。当时,各个部落都有各自的结绳记事法,为便于交流加强沟通,黄帝就命仓颉创造统一文字。那时,仓颉还不叫仓颉,而叫侯冈颉。
仓颉兽骨记事。张香丽 摄
因为是黄帝的史官,日常工作中需要进行各种记录工作,相比于其他人,仓颉对文字需要也最为迫切。为解决文字问题,仓颉仰观日月星辰,俯视山川鸟兽,废寝忘食,冥思苦想终于创造出了最初的象形文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写道:“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由此可知,“文”与“字”是有区别的。最原始的象形字叫“文”,后来的形声字叫“字”。“字”由“文”孳生繁衍而来,逐步增多。仓颉不仅“依类象形”创制了象形字,还按照“形声相益”原理创制了形声字,汉字“孳乳”造字规律被发现掌握,并发展下去,这真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创造。
仓颉所造的28个“字”。张香丽 摄
仓颉观鸟兽形迹,或用笔写,或用刀刻,创制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文字,献给黄帝。黄帝对仓颉造字成功很是满意,就赐他一“仓”姓。意为“人下一君,君上一人”。从此,侯冈颉改名为仓颉。有传说,黄帝赐仓颉仓姓后,他觉得自己也就是一介草民,黄帝对他的赞誉过高,于是他自谦地在自己的姓上面加了一个草字头。
仓颉庙会。资料图
为了纪念这位圣人,每年谷雨节气,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的民众,都会来到仓颉陵拜祭仓颉,年复一年,逐渐形成了规模盛大的庙会。而今,仓颉庙会的依然在举行,并且越来越兴旺。人们用这种方式,纪念仓颉,感恩仓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也在这样的纪念与感恩中,代代赓续传承,永不磨灭。(张香丽)
精彩推荐
- 上蔡:黄金蟠桃鼓起村民“钱袋子”
- 小屏幕撬动大治理 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 女孩中暑晕倒 装维师傅施救
- 驻马店市演艺中心 2025年“中原文化大舞台”
- 平舆县 “三园”联动架金桥 强县富民启新程
- 管好小机井 “滴灌”大民生
- 灯火璀璨点亮市民夜生活
- 父亲的拐杖
- 共建共治 和美乡村入画来
- 压实责任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因地制宜大力
- 金蝉养殖富村民
-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烩面情结
- 文明实践热潮涌 新风拂面润万家
-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河南工业利润实现两位数
- 针对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 国家四级救灾应急
- 头伏饺子二伏面,为啥这么吃?还有哪些好吃的
- 16条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有涝有旱如何精准应对
- 共同富裕加工园成为村民增收“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