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咬”“鸡不叫”才是常态
程 扬 盛德劭
如今,平舆县机关走基层成了常态,尤其是中央提出了“八项规定”、转变工作作风的要求以来,许多干部心系群众,身在基层,进田间、进场圈,与群众一起忙活,弄得一身土、一身汗。群众称赞干部进村多了,为“狗不咬”、“鸡不叫”。
所谓“狗不咬”,即机关干部勤下乡进村常入户,连村里的狗见到你的次数多了,都把你当成了熟人;所谓“鸡不叫”,就是不给农民群众添麻烦,不是一进村就杀鸡买菜搞招待,闹得鸡犬不宁。要求干部下乡“狗不咬”、“鸡不叫”,是群众语言使用中的生动形象表达。它反映的是广大群众对干部转变作风、改善干群关系的期盼,呼唤的是广大干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尤其是农村,正处于突飞猛进的社会转型期,相关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越来越多。随着新农村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也在不断变化,更需要广大干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走进乡村,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奋斗。对此,笔者有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姑且献丑了。
其一,要端正下乡的目的和态度。干部下乡要向群众学习,拜农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向群众学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埋头苦干、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只有放下架子、虚心求教,农民朋友才愿意把家门敞开,才能把“掏心窝”的话讲出来。
其二,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一线,切忌蜻蜓点水、走马观花。那种“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做法,是了解不到真实情况的。那种靠听取汇报来“了解”工作,在酒桌饭局上听到的话,是注入很多水份的。只有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实地考察工作,才能得到真实可靠、切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使群众家的看门狗把你当作家里人。
其三,要严于律己不扰民,树立良好形象赢得民心。在群众眼里,干部的形象常常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干部入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能侵犯群众利益,不能大吃大喝,要树立节俭廉洁、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好形象,树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形象。如此,群众才能充分相信你。
精彩推荐
- 弥陀寺乡:干群合力抗旱 辣椒喝上及时水
- 正阳:小车间对接全球大市场
- 张旺午:青山埋忠骨 信仰铸丰碑
- 打好党建引领组合拳 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 2025(第十一届)黄河戏剧节 驻马店市筹备工
- 任店镇:多举措织密养殖安全防护网
- 云起了
- 感受夜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DRG绩效考核全省第一
-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进入落地应用阶段
- 河南:贴身护航助企夯稳“信用基石”
- 到2027年,全国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 河南多雨期开启 高温暂退场 旱情将缓解
- 国家电网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
- 上蔡耕夫:科技赋能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代表答好履职卷 解决民生微实事
- 高效能治理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 西平县:生命托举彰显城市文明
- 确山县合力抗旱保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