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民间歌舞
荥阳民间歌舞形式繁多,饶有风趣。有的舞而不歌,如狮子、龙灯、竹马、跑驴、棒棒鞭、二鬼摔跤、秧歌、腰鼓、花棍、花篮、抬花轿、水族舞、大头舞、张公背张婆等,都无定型乐曲伴奏,而是随着几种乐器的音乐旋律或锣鼓节奏,翩翩起舞;有的配以歌曲小调,载歌载舞,别具特色。尤其狮舞在荥阳比较普遍,全县有10个乡、镇,24个自然村 1、笑伞 别名秧歌,传说源于隋末。当时,瓦岗军攻打荥阳,屡战不克,他们乘正月十六玩花灯之机,巧扮民间舞蹈艺人,边唱边舞进入城内,里应外合,一举取胜,“笑伞”就是义军当时表演的节目,其中主角由程咬金扮演。笑伞演出由5个演员配合,1个老人着长衫、执花伞,4个青年着侠士装,男击手鼓,女敲小铜锣,载歌载舞,形式古朴,节奏明快,在荥阳代代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2、棒棒鞭 也叫“鞭子”、“霸王鞭”。此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深受群众欢迎,演出时,男演员1人饰“相公”,手执扇子,女演员2人饰小姐,各执象征性“竹鞭”,边歌边舞,轻松幽默。曲调有《渭调》、《满洲》、《下河》、《双叠翠》、《剪剪花变新》、《剪剪花带垛子》、《银扭丝》等,乐器有鼓板、四弦、敲琴、细碟、笛子(或箫)、碰铃等。旧唱词多为男女调情嬉戏,也有劝夫、劝世内容,女角多为男扮。 (责编:游黎),都组织有狮子舞队。特别是蒋头狮舞队,已有百余年历史,套路娴熟,动作灵巧,舞姿轻快,形象逼真。1953年成皋县春节文艺汇演时,他们在高空表演的上老杆、沿平绳等特技,惊险奇异引人入神,《河南日报》拍照发表。1980年以来,王村村,汜水镇等地的狮舞更有后来居上之势,“群狮闹春”、“高空摩云”、“晃板滚球”、“钢索腾翻”等等高难度技巧表演,层出不穷。王村村狮舞团多次应邀到北京演出。
精彩推荐
- 全力抗旱保秋粮 打响田间“解渴”战
- 确山县:打造田园综合体赋能乡村振兴
- 夏夜思
- 线下“织网”云端“织梦”
- 女孩陪环卫工人父亲扫街 汗水里藏着深深的爱
- 泌阳县:三大产业协同发力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
- 确山县举办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分享交流活动
- 汝南县:干群同心抗旱情 全力以赴保民生
- 柏 城 文 明 绽 芬 芳
- 钢铁铸筋骨 云端架银线
- 故乡那棵弯枣树
- 战高温保畅通 优服务护出行
- “出彩确山人”楷模发布厅暨全国道德模范先进
- 泌阳县:凝心聚力抗旱情全力以赴保秋粮
- 和兴镇多举措协调水资源
- 郑春红:扎根基层办实事 履职尽责为人民
- 驻马店:强化监督 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阀”
- 泌水街道线上线下联动 反诈宣传深入人心
- 新华解码丨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我国拟出台新
- 驻马店市发布8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