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和美乡村新画卷 “驿路农装”创意行——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子设计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50805083109

驻马店网讯(见习记者 赵永涛 通讯员 董佳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近日,在河南省西平县老王坡三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壮阔画卷上,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驿路农装”创意行团队的师生们正以创意设计深耕乡村振兴的沃土。团队紧扣“设计赋能农产品包装及品牌提升,服务和美乡村建设”主线,将专业实践、思政教育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扎实开展为期21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设计服务“三农”的青春使命。

微信图片_20250805083113

微信图片_20250805083116

精准对接乡村需求 靶向设计破题开篇

“驿路农装”创意行团队赴河南省西平县老王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与当地政府举行校地专项对接会。双方聚焦当地优质农产品包装设计、“麦田夜市”等文旅项目的品牌创意策划、特色街区升级改造等服务需求进行深入交流。团队立足老王坡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发挥设计优势,精准对接乡土需求,助力老王坡地方产业发展,赋能“和美乡村”建设。

团队依托黄淮学院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智库支持,引入行业专家与省级非遗传承人组建双导师团队,对社会实践进行全程指导。团队成员认真聆听专家解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老王坡和美乡村建设规划,深入了解老王坡依托万亩高标准农田,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实践路径,共同探讨设计创新赋能老王坡和美乡村建设的契合点和具体方式,构建“田野调查-数据分析-文化转译”全流程工作模型,着力推动专业设计理念与当地农业特色、地域文化深度融合,确保设计精准对标,方案高效落地。

深入乡村实地调研感悟新时代伟大成就

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连片治理面积达三万亩,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耕种。团队成员深入老王坡万亩良田,实地感受“中原粮仓”的壮阔景象,并运用无人机航拍记录万亩玉米地实景,采集农田肌理、作物色相、沟渠形态等视觉元素,形成可应用于导视系统、景观装置、农产品包装的“中原粮仓”设计符号素材,同时深刻领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在河南省首家农耕民俗主题综合性展馆——老王坡农耕民俗文化馆内,团队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农耕溯源”之旅。团队成员通过沉浸式体验,系统观察传统农具的演变历程,深入了解农耕社会的节庆习俗与民间艺术,参与体验传统农事活动。这场实践不仅是对深厚农耕文明底蕴的实地探访,更是从博物馆承载的历史记忆中汲取养分,为团队后续深入田野、运用创意设计赋能农产品包装与品牌升级,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厚植了服务乡土的情感根基。

微信图片_20250805083123

微信图片_20250805083120

团队成员深入河南豫坡集团生产一线,在生产部经理郭永建、总工程师兼技术研发部经理刘向辉带领下,先后参观了酒文化中心、酿造车间、地下酒窖和吨坛库,实地考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坡酒传统酿造的核心技艺,近距离观摩“泥窖发酵、混蒸续糟”的精妙酿造工艺,深入理解“天人共酿”的独特酿造哲学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受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

革命文化砥砺初心 传统文化厚植情怀

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驿路农装”创意行实践团队赴西平县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回望血火淬炼的岁月,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在豫坡集团党史馆和党员教育基地,团队成员通过众多珍贵文物、翔实档案和生动影像,系统直观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的代表性事件。团队师生进一步筑牢了理想信念根基,强化了“设计服务乡村、青春奉献国家”的使命担当。

西平县宝严寺塔是始建于北宋的七级砖塔,已巍然屹立千年。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不仅是宋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更是西平县深厚历史的象征。实践团队深入宝严寺塔遗址,探寻我国古代建筑技艺,实地测绘、精准记录七层密檐砖塔的斗拱形制及精美花砖浮雕;观摩宝严寺塔及周边陈列的全国名塔文化长廊和历代书法篆刻展,精研碑刻和拓片,领悟传统营造智慧与美学基因,深刻感受“一塔千年,文脉绵长”的文化底蕴,为设计创新转化提供思想滋养和艺术素材。

设计赋能品牌升级 服务和美乡村建设

当夕阳的金辉漫过三万亩高标准农田,西平县老王坡这片被誉为“豫南粮仓”的广袤农田悄然变身文旅舞台。“驿路农装”创意行实践团队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智慧农业基建开展空间效能评估,深入调研万亩农田“日农夜市”项目现状。针对西平县老王坡“麦田夜市”创新业态,团队量化分析“日间农耕景观——夜间消费场景”时空转换效能,发放消费者调查问卷,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分析,为后续设计介入提供数据化决策支撑。在此基础上,团队创作出贯穿夜市的导视系统,策划了农耕文化沉浸体验创意项目,积极探索“良田底色+文旅亮色”的农商融合范式。

微信图片_20250805083126

“驿路农装”创意行实践团队深入老王坡和美乡村建设街区,开展店铺空间与品牌文化专项调研,深入考察面包坊、麦芽糖坊、五谷饮品坊、酿酒坊、豆腐坊等五类特色工坊,精准挖掘店铺特色与设计需求。通过深度访谈和调研问卷,团队成员全面收集并量化分析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可见式生产”体验空间设计方案,活化展示传统技艺;通过提取石磨纹样、酿酒过程等传统工艺符号,将其融入产品包装设计,提高产品包装的地域文化辨识度,实现传统技艺、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共生共融。

微信图片_20250805083130

白酒包装作为品牌形象与消费体验的重要载体,其演变历程直观映射着白酒产业升级与消费者审美变迁。在豫坡集团产品展厅的专项调研中,实践团队系统解构了豫坡酒包装从粗陶容器的功能本位、钠钙玻璃瓶的简约美学,到如今环保材质与精良工艺融合“天地仁和”哲学元素的当代表达,准确把握了豫坡酒在包装设计上持续创新的代际演进轨迹,以及引领地方白酒行业向绿色、创新、高品质方向升级的发展趋势,为团队对豫坡酒包装的升级设计提供了宝贵启示。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驿路农装”创意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紧扣西平县老王坡和美乡村建设需求与地方产业发展实际,最终完成涵盖农产品包装设计15套、地方特色文创设计方案8套(件)、特色工坊品牌形象与空间提升方案5套、“麦田夜市”导视系统与沉浸式体验项目策划方案3套等共计30余套创意设计方案。方案系统性解决了西平县老王坡农产品包装陈旧、品牌辨识度不高、工坊形象滞后、文旅体验单一等问题,为当地乡村产业升级提供了专业化、可落地的设计支持。

微信图片_20250805083133

社会实践是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深化专业教学、思政教育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模式的成功探索。团队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发挥设计专业优势,在赋能农产品包装升级、乡村品牌塑造、农商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彰显了地方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成果转化,强化校地协同,进一步完善政校地三方联动的长效合作平台,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创意设计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