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小麦晚播应对指南

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小麦晚播应对指南

聚焦“四补”强管理

本报讯(记者 陈 诚 徐 丹)10月20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应对持续阴雨天气,种足种好小麦,该局及时下发《驻马店市2025年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力稳定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努力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为培育壮苗安全越冬、确保明年夏粮丰收夯实基础。

《意见》指出,要落实落细“四补”措施。选好品种,以“种”补晚。由于晚播小麦生育期缩短,生产中可选择熟期较早的高产稳产品种,腾茬过晚地块选择弱春性品种,弥补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施足底肥,以“肥”补晚。晚播小麦应施足底肥,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是要重视增施磷肥,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提高成穗率。针对肥力偏低的麦田,可以适当增加前期速效养分的比例。增加播量,以“密”补晚。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水分少,应适当增加播量。可根据不同播期、不同地块和不同品种确定适宜播种量,一般每晚播2天~3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提高质量,以“好”补晚。晚播地块要切实提高耕种质量,不宜过早抢时机械粉碎秸秆,以免秸秆覆盖地表;不宜过早机械耕翻整地,以免破坏耕层结构;不宜过湿时机械镇压,尤其不能播后重压,以免影响出苗;不宜盲目抢时早播,因土壤湿度大、透气性差发生烂籽烂苗,影响出苗率。晚播麦可通过宽幅播种提高均匀性,适当浅播,争取早出苗、早分蘖、多发根。同时,抓好杀菌剂、杀虫剂包衣拌种及多花黑麦草土壤封闭处理,减轻中后期病虫草害发生。

《意见》指出,要加强田管促苗转化。晚播小麦要早管适促、增温保墒、促根早长,促苗转化升级。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因苗开展冬前镇压、机械划锄等,防旱防冻、促弱转壮。对底肥不足、叶片发黄且有脱肥症状的地块,适时适量追施速效肥料。对土壤墒情不足的地块,及时浇好冬水,保苗安全越冬。春季和后期管理视苗情转化情况,因地因苗分类施策,以构建合理群体,保分蘖多成穗、促穗花发育多成粒、促籽粒灌浆增粒重。市级小麦专家指导组要会同县、乡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切实提高关键技术知晓率和到位率,指导农民高质量种好管好晚播小麦。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