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捎包情结
我的捎包情结
文/杨乃齐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有个传统,大人若外出或走亲戚回来都要给家人捎点东西,以示礼节,能让孩子们高兴,又其乐融融地增加了家庭的幸福和甜蜜感。
我小时候跟着大人走亲戚有时没啥捎带了,即使裹上几个素馅饺子带回家也尽量不落空。13岁那年,我走出村庄,到十里外的中学考试,那时正赶上夏季,我只带了干粮(自己家烙的杂面饼子),父亲给的五角钱用以买点开水或零食。两天的考试中,我的五角钱大部分没舍得用,考试结束后在集市上用三毛六分钱买了个大甜瓜给家里人捎包。晚上到家,全家人坐在一起,开始分享那个大甜瓜。由于当时缺乏挑瓜经验,甜瓜还不大成熟,虽然味道欠缺了些,但全家人喜笑颜开,纷纷称赞我懂得事理、不忘家人。我心里高兴得比吃甜瓜还甜,直至今日,过去好多年了,仍难以忘怀。
高中毕业后,我在大队里当差,那时节,每到麦罢各生产队都要到粮所交公粮,在交公粮的时间段我可以在粮所吃晚餐。每当这时,我便把自己省下来的咸鸭蛋揣在兜里捎回家给奶奶。看着奶奶享用咸鸭蛋的味道,又听着家人的赞扬声,我心里溢满了十足的幸福。
1972年,我参军入伍,在重庆服役期间,首次回乡探亲,依据当时的条件和想法,我给全家人都准备了礼物,其中给嫂嫂和妹妹买的花条绒布料用去了我全年的军人布票。尽管奶奶那时还没有用上拐棍,我仍在郑州转火车时给她老人家买了一根拐杖。现在说起来或者让人笑话,我给全家人从部队背回当时供应的20斤陈年大米和20多斤四川柑橘,连同其他物品足足有六七十斤重。历经两次转火车,两次转汽车,再靠步行十多里扛到家里,其间的负重之感可想而知,但一路上我心里头仍是乐呵呵的。
之后好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我捎包的习惯一直没改,不仅在每年探亲时想着家人,也想着邻居和乡亲,家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一概不予推迟。
我有几年在团机关当干事,下连队时认识的连队干部家属有的在商业部门工作,便托她们购得邻居所需的缝纫机和自行车,并费尽周折给他们托运或捎带到家。那时,确实也是条件有限,经济上时有入不敷出,但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没有丢掉这个“顾家”的传统,连队家乡战友探亲或家乡战友家属来队返家时,从来不忘给家人捎带点礼物,以示内心的问候和祝福。
转业到地方后,我也一直坚持这个做法,外出学习或开会归来,从不忘给家里人带点礼物。一次,与我结伴的一位同事去外地考察项目,归来时,他忽略了这件事情,我便主动在离别时购买了两份礼物,一份送他带回家,一份自己准备带回。他很惊奇,连连称赞我细心周到。事后他曾多次感言,这个看起来的小事透着对家人的关怀与贴心。
几十年的工作虽然在繁忙之中碌碌度过,但我一直坚持提醒自己,逢年过节不忘家人,不忘乡亲,尽可能多回乡探望亲友,赠送礼品,表示亲近。
我的一双儿女也依照家里的这个传统习惯,逢年过节,都不忘给家人带回或邮寄一些礼物,虽然不贵重,但每每享用着他们从外地寄来的节日祝福,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欣慰,这种体会增添了家人之间的甜蜜,也传承了孝老爱亲的美德。
真情在岁月中铸就,问候在牵挂中感受,安康在护佑中相守,温馨在快慰中生长。作为一个家庭,情牵老幼,不忘手足,能累代拥有一份捎包情结,我想,这便是最大的幸福!
精彩推荐
- 驻马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五届市委第十一轮第二批次巡察各巡察组完成进
- 确山县 以民生实事增民生福祉
- 上蔡县:“人才强县”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 金玉锋公司:十日收粮3万吨 为农民撑起“护粮
- 4名科学家获颁2025年度邵逸夫奖
- 《驻马店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餐饮管理条例》公布
- 税收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向好态势不断稳固
- 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 前三季度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5.2%
- 底盘稳 韧性强——从三季度数据看河南发展
- 气温骤降催热“暖经济” 羽绒服成热销主力
- 郑州出台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
- 一次跨越 3400公里的护送
- 确山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全力打造“畅安舒美”
- 国网正阳县供电公司服务烘干企业 护航秋粮归
- 我的捎包情结
- 河南:科学抗湿晚播 种足种好小麦
- 驻马店市完成首批闲置资产上架工作
- 新版蛋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将于明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