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干群同心抢收秋粮 全力以赴减损保民生
平舆县打好“三秋”保卫战
干群同心抢收秋粮 全力以赴减损保民生
本报记者 徐佳瑞 通讯员 王 勇 祁 峰
连日来,持续阴雨天气给秋收按下“减速键”——田间积水没过脚踝,收割机一进地就陷在泥里,刚收的玉米、花生裹着泥浆,稍不注意就会发霉发芽。面对这场与雨水的赛跑,平舆县上下齐心协力,紧急打响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收保卫战”。至10月14日,全县135.7万亩秋粮已完成收获94.92%,其中玉米、芝麻已全部收完。
三级联动织密抢收网络
在玉皇庙乡大宋村,种粮大户宋全国看着90多亩泡在雨水里的花生一筹莫展。10月14日,天刚放晴,一支由驻村工作队、志愿者和村干部组成的秋收服务队蹚着泥水下田。“机器进不来,我们就用最原始的办法。”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蹚进泥泞的花生田,顾不得裤腿被泥水浸透,弯腰用手拔、起身用肩扛,硬是将一捆捆花生从泥水里抢收出来,为宋全国夺回了沉甸甸的果实。
这样的“秋收服务队”,在全县有200多支。面对连续阴雨给秋收带来的“拦路虎”,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三秋”生产工作专班,县四个班子领导分片包联19个乡镇(街道),带着7个县级督导组和19个农业技术指导组扎进田间,现场解决收割机调度、湿粮烘干等急难问题。为保障抢收高效推进,县里专项拨付275万元工作经费,从机械调配到人力组织,从收割到仓储,织密了一张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抢收网络。
多措并举破解秋收难题
解决了“谁来收”的问题,“怎么收”的难题接踵而至。针对机械紧张问题,县农机部门精准统计各乡镇需求,通过统一平台引入跨区作业农机,累计投入各类农机约5万台。60支“三秋”抢收帮扶工作队重点聚焦种粮大户、缺劳户和困难家庭。在阳城镇,队员们帮独居老人张大爷抢收3亩玉米,掰的掰、运的运,半天就收完了。据了解,全县已协调劳动力3000余人次,帮助抢收玉米、花生等超3万亩。
劳动力不够,该县创新“内部挖潜+外部协调”双轨用工模式,一方面动员本地已完成秋收的农户互助支援,另一方面对接外地农业经纪人跨区域调工,累计协调外来务工人员2000余人次,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
粮食收上来了,怎么烘干成了新难题,气象部门加密监测频次,实时发布天气预警和收割窗口提示,通过微信群、村广播等渠道动态更新烘干点信息。据了解,全县27家烘干企业的36组设备火力全开,烘干房里,刚收的湿玉米堆成小山,农户们守在旁边盯着温度表,生怕粮食捂坏了,目前这些设备日烘干能力达3795吨,已累计烘干粮食近11万吨,让湿粮及时“脱水”保品质。
全链条保障降低农户损失
“玉米割下来别堆着,挂起来通风。花生倒着晾,泥水能沥干。”百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手把手教技巧。利用自然通风降低粮食水分。各乡镇的农机维修服务站里,技术人员24小时待命,快速检修故障农机,保障作业效率。庙湾镇专门协调的30多台履带式收割机,配合200多人的人工抢收队伍,把泥泞地块的庄稼“啃”了个干净。
种粮户最怕“辛苦一场白忙活”,农业保险成了“定心丸”。为降低农户损失,全县113.1万亩秋粮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惠及6.1万余户农户,目前已完成19个乡镇(街道)查勘定损,预计赔付2845万元,已预赔付384万元。通过“线上报案+现场核实”简化流程,让农户快速获赔,稳定种粮信心。
当前,平舆县在全力做好剩余秋粮抢收的同时,同步指导群众做好粮食晾晒储存,并统筹谋划秋种工作,以持续发力的实干举措,守护好来之不易的“丰收果实”,为乡村振兴注入稳稳的底气。
精彩推荐
- 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小麦晚播应对指南
- 平舆县:干群同心抢收秋粮 全力以赴减损保民
- 市总工会文化润乡土 文明伴同行
- 我市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精彩纷呈
- 确山县:产业向“新” 人大有为
- 同方驻马店集中供暖项目部多渠道缴费方便市民
- 秋日的那一抹粉色浪漫
- 李桥回族镇 “蒸菜经济”铺就乡村致富路
- 《驻马店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餐饮管理条例》公布
- 驻马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底盘稳 韧性强——从三季度数据看河南发展
- 确山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全力打造“畅安舒美”
- 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 气温骤降催热“暖经济” 羽绒服成热销主力
- 4名科学家获颁2025年度邵逸夫奖
- 前三季度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5.2%
- 一次跨越 3400公里的护送
- 税收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向好态势不断稳固
- 国网正阳县供电公司服务烘干企业 护航秋粮归
- 我的捎包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