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
丹桂飘香
文/王海洋
我今生最敬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我的老师张惠勤,是他带领我们这批农村娃考上学,走出家乡,跃出农门,成为那个时代拿“红粮本”的人。另一个就是我大姑。
上高中以后,作文本里写得最多的不是父母,而是我的大姑。
大姑是20世纪50年代考上信阳师范的人。据说那年,乡里只有两个人考上师范。
为了照顾家里,毕业后大姑留在家乡教书。
我们家兄妹5人,大姑家也有4个孩子,虽然姑父、姑姑都拿工资,但日子过得还是捉襟见肘。
大集体时,父母两个挣工分,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年终算账,仍是缺粮户。但我们兄妹几个,没有一个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这就是得益于大姑的照顾。
大姑是老师,也是学校领导,由于生活的重压,常年体弱多病。从我记事起,她就经常有病,但从没有因为生病或家里的事,耽误上课和工作。
大姑没有为了照顾娘家,对婆家不管不顾。
大姑的婆婆在发洪水时去世,她让我们像对待自家奶奶一样戴孝守孝。
那时大姑一家人在学校宿舍居住,一口大棺材摆放在那里,占据了房间四分之三的空间。我和表弟坐在棺材前面,不时地点燃烧纸,为表弟的奶奶,也是我的奶奶守孝。
印象中,表弟的奶奶小脚、高个子。表弟怎样称呼他们的家人,我也一样称呼,这不仅是礼貌,还是平等和尊重。现实中,很多人在这点上会划出明显界限,你家人、我家人,分得很清,而大姑对双方家人都非常尊重,平等对待。
姑父在他家是顶梁柱,家里有什么事免不了有求于他,大姑从没有因为这些和姑父生气,而是极力维护姑父,让姑父在家人和外人面前,始终保持应有的尊严。
1996年,我遭遇车祸,从三轮车上甩出,嘴也磕破了,满脸是血。大姑得知消息后,慌慌张张赶到医院,看到我的惨状后吓得说话直哆嗦,她小心翼翼地陪着我做检查,跑前跑后为我准备床褥、给我送饭,殷殷亲情,溢于言表。
20世纪90年代,乡里经常拖欠工资,我和爱人都在乡里工作,靠工资吃饭,生活拮据。后来,我借调进城没地方住,就吃住在大姑家。偶尔,大姑让我去买菜或面条,都会给我一张大票,多余的钱给她,她不要,让我留着。
那几年日子过得不堪回首,所幸有大姑和亲朋好友帮助,让我走出困境,走上坦途。
大姑是个乐于奉献的人,心里装着别人,为别人着想。大姑从不体罚学生,而是平等对待爱护每个学生。即使你犯了错,她也会循循善诱,耐心开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
前不久我去姥姥家吊孝,闲聊时,一位六七十岁的男人问我,你姑身体还好吧?她教过我,她是个好老师!
一名几十年前的学生,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念念不忘大姑的好,看得出,他很真诚,爱戴之情,跃然纸上。
有次,我去大姑家,见到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家邻居。我很惊讶,问,你怎么来了?她说,想见见王老师,现在跟着孩子进城了,离得近,就带着孙子过来看看。离开时,大姑给她的礼物比她带来的还要多。大姑就是这样,从不亏欠任何人,哪怕是她的学生。
记事起,奶奶经常在几个姑姑家居住,住得最多的还是大姑家。后来我成了家,奶奶喜欢孙媳妇,很乐意到我们家住。没过多久大姑就把奶奶接走了。她说,孙媳妇再好也不能长住,人家没有这个义务,隔着辈份。大姑总是想着别人的难处和不易,尽量不给他人添麻烦,宁可麻烦自己。
大姑不是小女人,不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家长里短与人计较,她走到哪里都会留下好名声。她的邻居,很多都成了她的朋友,甚至成了亲人。
大姑家的小院栽种了两棵桂花树,一棵金桂、一棵银桂。每年8月,两棵桂花树争相开放,浓郁的香味,飘荡在小院里,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桂花树的花虽不艳丽,但香气宜人。桂花不与百花争春,却如繁星点点,香气四溢。
精彩推荐
- 中原银行驻马店分行双智慧校园项目落地
- “抢”字当头保秋粮
- 绽放在天中大地的民族团结格桑花
- 五届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第16次(扩大)会议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靠前服务保障秋收电力稳定
- 河南农业必须闯过“多雨常态”这道关
- 强社会治理、守粮食安全,河南准备这么做
- 核心CPI重回1%,9月物价数据透出哪些信号?
- 我市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共筑安全“防护墙”
- 遂平县:小馒头“蒸”出乡村致富路
- 丹桂飘香
- 河南:国资国企家底更厚发展更优
- 多地落实政策 一次性创业补贴谁能领怎么领
- 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窗口“绿色通道”解民忧
-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城管局强化餐饮油烟治理
- 驻马店市教育局办公室发布最新通知
- 全球首个!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中国
- 两部门预拨8000万元支持桂滇豫防汛应急抢险救
- 条例施行“满月”,住房租赁行业有哪些新变化
- 提醒!驻马店车管所一分所正式投用 多项车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