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绽放在天中大地的民族团结格桑花

绽放在天中大地的民族团结格桑花

——记上蔡县委统战部干部珞巴族姑娘亚玛

本报记者 张遥驼

“亚玛姑娘,孩子入学手续办好了。”“亚玛妹妹,营业执照下来了。”一大早,上蔡县委统战部民族工作办公室就热闹起来。不同民族的感谢声此起彼伏,汇成一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乐章。

作为来自西藏林芝市的珞巴族姑娘,亚玛于2022年扎根上蔡基层从事民族工作,始终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信念,用青春和热忱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成为绽放在天中大地的一朵亮眼格桑花。

千里结缘 从高原到平原的守望者

2016年夏天,一封来自河南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让亚玛与中原大地结下不解之缘。怀揣对多民族交融生活的期待,她踏上了赴豫求学的征程。

初到河南,迥异的气候、陌生的方言、差异的饮食,都让这个来自“西藏江南”的姑娘倍感挑战。

“既然选择了这片土地,就要在这里扎根。”这个珞巴族姑娘骨子里有着不服输的韧劲。为了尽快适应,亚玛跟着同学一字一句学习当地方言,主动尝试当地面食,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短短半年,她迅速跨越了地理与文化的阻隔,成了校园里小有名气的“民族团结使者”。

四年大学生活,让她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毕业时,面对多个选择,她选择留在河南,于2022年考录至上蔡县,成为基层民族工作队伍中的一员。

“能为各民族同胞服务,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亚玛朴素的话语里,饱含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也让她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中不断成长,更成为连接各民族同胞的重要纽带。

扎根基层 做各族群众的贴心人

“民族工作就是要以心换心。”这是亚玛常挂在嘴边的话。

上蔡县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是亚玛常去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她主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运用多种民族语言与群众唠家常、解难题。

东乡族同胞来上蔡县开办饭店,面对复杂的证照办理流程一筹莫展。亚玛不仅连夜整理政策清单,讲解办理要求,更是亲自陪着他到行政服务大厅,手把手协助办理营业执照。

新疆籍维吾尔族同胞为孩子办理入学手续犯难,亚玛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全程代办入学材料,让孩子顺利走进课堂。

巧解千家结,织就和谐网。作为民族工作人员,在调解涉及民族因素事务时,亚玛创新总结出耐心倾听、换位思考、以情动人“三步工作法”,既严守法律底线,又注重情感沟通。

两名不同民族的商户因摊位问题争执不休,亚玛通过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消除彼此误会,打开双方心结。“还记得去年你家老人突发疾病,是谁帮忙送到医院的吗?”亚玛轻声问。争执双方顿时沉默,随后握手言和,还约定今后要“互相照看摊位”。

暖心故事,不胜枚举。三年来,亚玛的足迹遍布上蔡县各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帮大家办实事、解难题,点点滴滴的付出,如春雨般滋润着各族群众的心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听得懂心声、靠得住的贴心人”。

搭建桥梁 谱写民族团结和谐曲

重阳节那天的邵店镇十里铺社区格外热闹。亚玛与河南省民族宗教委驻村工作队一起参加“敬老孝亲重阳暖·各族同心一家亲”活动。她穿着绛红色藏装,与各族群众手拉手跳起集体舞,用不同的语言唱出了一支敬老爱亲的歌谣。

“我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亚玛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组织各民族同胞体验剪纸、包粽子等非遗文化,与周边同事分享家乡特色小吃;跟着河南剪纸老手艺人学习剪纸,把珞巴族传统纹样融入河南剪纸,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福”;发起“民族团结结对子”倡议,带头与汉族同事结成对子……在一次次文化互鉴中实现心意相通,“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厚情谊得到了生动诠释。

既要融得好,又要传播好。“要让家乡亲人知道,各民族在一起,能创造多大的幸福。”每周,亚玛都会给远在林芝的家乡亲人发去视频通话或者视频文件,向他们介绍河南的发展新貌、与各族同事的欢乐日常、社区里的民族团结故事,成为宣传民族团结的“美丽名片”。

“我要继续做一颗坚实的石榴籽,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亚玛的眼神中满是坚定。

从雪域高原到豫南大地,这个珞巴族姑娘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民族团结的乐章,愈发嘹亮。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
绽放在天中大地的民族团结格桑花
驻马店网

绽放在天中大地的民族团结格桑花

绽放在天中大地的民族团结格桑花

——记上蔡县委统战部干部珞巴族姑娘亚玛

本报记者 张遥驼

“亚玛姑娘,孩子入学手续办好了。”“亚玛妹妹,营业执照下来了。”一大早,上蔡县委统战部民族工作办公室就热闹起来。不同民族的感谢声此起彼伏,汇成一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乐章。

作为来自西藏林芝市的珞巴族姑娘,亚玛于2022年扎根上蔡基层从事民族工作,始终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信念,用青春和热忱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成为绽放在天中大地的一朵亮眼格桑花。

千里结缘 从高原到平原的守望者

2016年夏天,一封来自河南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让亚玛与中原大地结下不解之缘。怀揣对多民族交融生活的期待,她踏上了赴豫求学的征程。

初到河南,迥异的气候、陌生的方言、差异的饮食,都让这个来自“西藏江南”的姑娘倍感挑战。

“既然选择了这片土地,就要在这里扎根。”这个珞巴族姑娘骨子里有着不服输的韧劲。为了尽快适应,亚玛跟着同学一字一句学习当地方言,主动尝试当地面食,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短短半年,她迅速跨越了地理与文化的阻隔,成了校园里小有名气的“民族团结使者”。

四年大学生活,让她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毕业时,面对多个选择,她选择留在河南,于2022年考录至上蔡县,成为基层民族工作队伍中的一员。

“能为各民族同胞服务,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亚玛朴素的话语里,饱含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也让她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中不断成长,更成为连接各民族同胞的重要纽带。

扎根基层 做各族群众的贴心人

“民族工作就是要以心换心。”这是亚玛常挂在嘴边的话。

上蔡县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是亚玛常去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她主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运用多种民族语言与群众唠家常、解难题。

东乡族同胞来上蔡县开办饭店,面对复杂的证照办理流程一筹莫展。亚玛不仅连夜整理政策清单,讲解办理要求,更是亲自陪着他到行政服务大厅,手把手协助办理营业执照。

新疆籍维吾尔族同胞为孩子办理入学手续犯难,亚玛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全程代办入学材料,让孩子顺利走进课堂。

巧解千家结,织就和谐网。作为民族工作人员,在调解涉及民族因素事务时,亚玛创新总结出耐心倾听、换位思考、以情动人“三步工作法”,既严守法律底线,又注重情感沟通。

两名不同民族的商户因摊位问题争执不休,亚玛通过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消除彼此误会,打开双方心结。“还记得去年你家老人突发疾病,是谁帮忙送到医院的吗?”亚玛轻声问。争执双方顿时沉默,随后握手言和,还约定今后要“互相照看摊位”。

暖心故事,不胜枚举。三年来,亚玛的足迹遍布上蔡县各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帮大家办实事、解难题,点点滴滴的付出,如春雨般滋润着各族群众的心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听得懂心声、靠得住的贴心人”。

搭建桥梁 谱写民族团结和谐曲

重阳节那天的邵店镇十里铺社区格外热闹。亚玛与河南省民族宗教委驻村工作队一起参加“敬老孝亲重阳暖·各族同心一家亲”活动。她穿着绛红色藏装,与各族群众手拉手跳起集体舞,用不同的语言唱出了一支敬老爱亲的歌谣。

“我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亚玛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组织各民族同胞体验剪纸、包粽子等非遗文化,与周边同事分享家乡特色小吃;跟着河南剪纸老手艺人学习剪纸,把珞巴族传统纹样融入河南剪纸,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福”;发起“民族团结结对子”倡议,带头与汉族同事结成对子……在一次次文化互鉴中实现心意相通,“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厚情谊得到了生动诠释。

既要融得好,又要传播好。“要让家乡亲人知道,各民族在一起,能创造多大的幸福。”每周,亚玛都会给远在林芝的家乡亲人发去视频通话或者视频文件,向他们介绍河南的发展新貌、与各族同事的欢乐日常、社区里的民族团结故事,成为宣传民族团结的“美丽名片”。

“我要继续做一颗坚实的石榴籽,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亚玛的眼神中满是坚定。

从雪域高原到豫南大地,这个珞巴族姑娘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民族团结的乐章,愈发嘹亮。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