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铭记一个人——追忆《保卫湘潭》画作中的伟人周恩来
杨永安所作大型油画《保卫湘潭》。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方阳/摄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芮 吴新春 李泽兰
我们从湘潭市岳塘区吉安路社区驱车出发,沿晓塘东路向东右拐进入茶园路,几分钟后,路边绿意掩映中,便见到了一座约两米高的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写有红色字迹:“长沙文夕大火后 周恩来主持紧急会议遗址 霞城书院。”
在距此碑三四公里的西北方向,岳塘区火炬学校的校史馆中,一幅名为《保卫湘潭》的大型油画挂在墙上。画作中,10余人围坐一桌。在画面中心,立着一位身着灰蓝色军装、面容严峻的中年人。远处天色透着紫红,仿佛可以看到北方燃起的大火。作品标签上写着:1938年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田汉、杨第甫、杜聿明在霞城书院召开重要军事会议部署抗日,使湘潭免于又一场“文夕大火”。据火炬学校一位负责人介绍,这幅画作是湖南工程学院副教授、画家杨永安在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创作的。校史馆目前存放的是其复制品。
中共湘潭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科负责人肖寰宇带领我们回顾了那段尘封的历史。1938年11月12日深夜,长沙发生了著名的“文夕大火”,大火持续两天两夜,五六万栋房屋被烧毁,3000多名居民和抗敌伤病员被烧死。13日,周恩来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撤往湘潭,来到霞城书院,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突变的形势和采取制止在湘潭发生纵火事件的措施。得益于周恩来、叶剑英及杜聿明等人鲜明的态度并采取果断的措施,湘潭未重蹈长沙的覆辙,没有成为蒋介石焦土抗战政策的牺牲品,湘潭还成了长沙灾民的主要避难所。《保卫湘潭》画作反映的就是这一重要史实。
长沙文夕大火后,随着一批工商企业和学校迁入湘潭,湘潭呈现战时的暂时繁荣景象,对全省的经济、文化发展与抗日斗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杨永安说:“很少有人知道霞城书院与周恩来的历史渊源。虽然霞城书院的遗址因历史变迁而不复存在,但我希望能通过这幅画,让更多的人了解书院过去的精神风貌,记住周总理为湘潭作出的贡献!”
会议召开地——霞城书院,位于湘江东岸,现岳塘区双马街道吉安路社区(原櫈桥村学嘴组)。书院建于1873年,为四合院的面貌,与碧泉书院、昭潭书院、龙潭书院并称湘潭四大书院。“霞城书院就是今天岳塘区火炬学校的前身。”据考证,霞城书院于1901年被改为学堂,解放初期更名为湘潭县立第九完小,1960年改成霞城完小,1975年又改名为櫈桥学校。2006年,櫈桥学校与周边5所学校合并,形成了现在的火炬学校。
今天的火炬学校,有着4栋现代化教学楼、80多间教室,67个班级的3400多名学生在180多位教师的带领下,每天都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文化知识。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早已跻身全市小学的第一梯队。每年新生入校和毕业生离校前夕,学校都会组织学生来观赏这幅画。吉安路社区的工作人员也记得,每年的重要日子,火炬学校的“红领巾”们总是会整齐肃立在霞城书院纪念碑前,追忆伟人,让孩子们记住——
今日这张“平静的书桌”,是历经了怎样的磨难才得以安放的。
精彩推荐
- “抢”字当头保秋粮
- 绽放在天中大地的民族团结格桑花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靠前服务保障秋收电力稳定
- 五届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第16次(扩大)会议
- 中原银行驻马店分行双智慧校园项目落地
- 河南农业必须闯过“多雨常态”这道关
- 强社会治理、守粮食安全,河南准备这么做
- 核心CPI重回1%,9月物价数据透出哪些信号?
- 我市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共筑安全“防护墙”
- 遂平县:小馒头“蒸”出乡村致富路
- 丹桂飘香
- 河南:国资国企家底更厚发展更优
- 多地落实政策 一次性创业补贴谁能领怎么领
- 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窗口“绿色通道”解民忧
-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城管局强化餐饮油烟治理
- 全球首个!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中国
- 两部门预拨8000万元支持桂滇豫防汛应急抢险救
- 驻马店市教育局办公室发布最新通知
- 平舆县:蛋鸡养殖拓宽群众致富路
- 条例施行“满月”,住房租赁行业有哪些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