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丰碑永驻人民心头

丰碑永驻人民心头 

本报记者 王家恒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内的烈士墓碑。  (资料图片)

仲秋,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山脊,坐落在确山县的竹沟革命烈士陵园披上了温暖的光晕。

陵园入口处,张爱萍题写的“竹沟革命烈士陵园”8个金色大字鎏金闪耀。穿过大门,由李先念题写的“竹沟革命纪念碑”巍然入目,22.8米的高度象征着革命先烈的巍巍风骨,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原儿女奋发向前。

丰碑永驻 松柏常青映忠魂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竹沟革命纪念碑共39层,层层沉重,对应着1939年发生的“竹沟惨案”;852块花岗岩,石石千钧,象征着在竹沟牺牲的无名烈士。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园长杨洋轻抚青石碑座,小心翼翼地拂去落叶——96位烈士,正于此静静长眠。

“这是王恩九烈士的墓碑。”杨洋在一方朴素的石碑前驻足。1939年10月,王恩九当选中共河南省委候补委员、统战部长,继续坚守竹沟。11月11日,国民党顽固派武装突然围攻竹沟,王恩九和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同志一起率领竹沟军民奋起反击。“竹沟惨案”发生后,为维护国共合作大局,他临危受命赴确山交涉,行至孤山冲时遭国民党确山县常备队扣押,当夜惨遭杀害,年仅38岁。

杨洋缓步向前,在一座较新的墓碑前停下。“这里安息着新时代的英雄——周昆训烈士。”2023年夏,吉林省舒兰市洪水肆虐,周昆训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当发现还有群众被困时,他再次冲进险境,将群众推向安全地带,自己却永远留在了那片洪流之中。

阳光透过松柏的缝隙,在墓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这些跨越时空的英雄事迹。

从革命年代的王恩九,到新时代的周昆训,一位位烈士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座陵园,更是一段段永不磨灭的记忆。就像这满园的松柏,历经风雨而愈发挺拔。”杨洋说。

薪火相传 红色基因续新篇

“同学们,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先烈的热血。”今年清明节,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手捧白菊,步履格外轻缓,默默丈量这片安息着英魂的神圣墓区。

肃穆的氛围在英名墙前愈发浓厚。不久前,来自郑州大学的学生王璐在此久久伫立,目光掠过一个个镌刻的名字。“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将它稳稳接住,奋力跑好属于我们这一棒。”王璐说。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不仅是红色记忆的“守护者”,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平台。

作为我国首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它既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资政育人及巩固国防思想防线中发挥核心作用。

“我们年均接待参观者近30万人次,这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更是陵园‘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最生动的印证。”杨洋介绍,通过组织祭英烈活动、开展主题展览、讲述英雄事迹等一系列举措,厚重的历史在这里转化为鲜活的红色教材。

在重要纪念日期间,陵园还进一步规范现场祭扫流程,积极推广网络祭扫。如今,社会各界不仅可以登录中华英烈网实现数字化祭扫,还能通过VR全景“走进”陵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砥砺新程 守护精神启未来

当第一缕晨光洒向丰碑,工作人员的身影便已开始日复一日、细致入微地守护。

“我们对烈士墓、纪念碑、雕塑等核心设施实行日巡查,并在重要节日前进行全面排查。”杨洋介绍,工作人员每天进行绿化整治、消防器材检修、监控设备维护,多年来未发生设施损坏或安全事故。

园区内,烈士事迹宣传牌、无障碍通道、志愿服务站等设施一应俱全,停车场配套完善,道路绿化持续翻新,整体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近年来,确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盘活红色历史资源,通过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竹沟干部学院及孤山冲旅游线路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集干部教育培训、入团入党宣誓、社会各界参观学习于一体的重要红色基地。

暮色渐浓,陵园亮起温暖的灯光。这片英雄长眠的土地,正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照亮着新时代的前行之路,让红色基因在中原大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策 划:郑 刚 王振江 统 筹:刘华山 刘 鹏

资料来源: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
丰碑永驻人民心头
驻马店网

丰碑永驻人民心头

丰碑永驻人民心头 

本报记者 王家恒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内的烈士墓碑。  (资料图片)

仲秋,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山脊,坐落在确山县的竹沟革命烈士陵园披上了温暖的光晕。

陵园入口处,张爱萍题写的“竹沟革命烈士陵园”8个金色大字鎏金闪耀。穿过大门,由李先念题写的“竹沟革命纪念碑”巍然入目,22.8米的高度象征着革命先烈的巍巍风骨,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原儿女奋发向前。

丰碑永驻 松柏常青映忠魂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竹沟革命纪念碑共39层,层层沉重,对应着1939年发生的“竹沟惨案”;852块花岗岩,石石千钧,象征着在竹沟牺牲的无名烈士。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园长杨洋轻抚青石碑座,小心翼翼地拂去落叶——96位烈士,正于此静静长眠。

“这是王恩九烈士的墓碑。”杨洋在一方朴素的石碑前驻足。1939年10月,王恩九当选中共河南省委候补委员、统战部长,继续坚守竹沟。11月11日,国民党顽固派武装突然围攻竹沟,王恩九和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同志一起率领竹沟军民奋起反击。“竹沟惨案”发生后,为维护国共合作大局,他临危受命赴确山交涉,行至孤山冲时遭国民党确山县常备队扣押,当夜惨遭杀害,年仅38岁。

杨洋缓步向前,在一座较新的墓碑前停下。“这里安息着新时代的英雄——周昆训烈士。”2023年夏,吉林省舒兰市洪水肆虐,周昆训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当发现还有群众被困时,他再次冲进险境,将群众推向安全地带,自己却永远留在了那片洪流之中。

阳光透过松柏的缝隙,在墓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这些跨越时空的英雄事迹。

从革命年代的王恩九,到新时代的周昆训,一位位烈士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座陵园,更是一段段永不磨灭的记忆。就像这满园的松柏,历经风雨而愈发挺拔。”杨洋说。

薪火相传 红色基因续新篇

“同学们,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先烈的热血。”今年清明节,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手捧白菊,步履格外轻缓,默默丈量这片安息着英魂的神圣墓区。

肃穆的氛围在英名墙前愈发浓厚。不久前,来自郑州大学的学生王璐在此久久伫立,目光掠过一个个镌刻的名字。“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将它稳稳接住,奋力跑好属于我们这一棒。”王璐说。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不仅是红色记忆的“守护者”,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平台。

作为我国首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它既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资政育人及巩固国防思想防线中发挥核心作用。

“我们年均接待参观者近30万人次,这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更是陵园‘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最生动的印证。”杨洋介绍,通过组织祭英烈活动、开展主题展览、讲述英雄事迹等一系列举措,厚重的历史在这里转化为鲜活的红色教材。

在重要纪念日期间,陵园还进一步规范现场祭扫流程,积极推广网络祭扫。如今,社会各界不仅可以登录中华英烈网实现数字化祭扫,还能通过VR全景“走进”陵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砥砺新程 守护精神启未来

当第一缕晨光洒向丰碑,工作人员的身影便已开始日复一日、细致入微地守护。

“我们对烈士墓、纪念碑、雕塑等核心设施实行日巡查,并在重要节日前进行全面排查。”杨洋介绍,工作人员每天进行绿化整治、消防器材检修、监控设备维护,多年来未发生设施损坏或安全事故。

园区内,烈士事迹宣传牌、无障碍通道、志愿服务站等设施一应俱全,停车场配套完善,道路绿化持续翻新,整体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近年来,确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盘活红色历史资源,通过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竹沟干部学院及孤山冲旅游线路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集干部教育培训、入团入党宣誓、社会各界参观学习于一体的重要红色基地。

暮色渐浓,陵园亮起温暖的灯光。这片英雄长眠的土地,正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照亮着新时代的前行之路,让红色基因在中原大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策 划:郑 刚 王振江 统 筹:刘华山 刘 鹏

资料来源: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