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社:琴弦“追梦人”奏响“中国好声音”
郭新社:琴弦“追梦人”奏响“中国好声音”
本报记者 张遥驼
秋阳漫照,琴声悠扬。在确山县提琴产业园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新社正在办公室抽检小提琴的品质,眼神时而看向办公桌上摆放的一个相框。那是一名8岁小女孩用“昊韵琴”在英国诺丁汉少年交响乐团上演奏的照片。璀璨灯光下,提琴上的华丽光泽映衬着小女孩自信的脸庞。
“咱农民不仅能靠制琴致富,还能让咱的提琴走俏国际市场,连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老教授都夸咱们琴好。”回忆起创业故事,郭新社庆幸当初的选择。
1997年,郭新社南下广州打工。凭借敢闯敢干的韧劲,她与同学合伙创办了一家提琴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企业慢慢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然而,郭新社并不满足于现状,内心深处始终萦绕着对家乡的牵挂。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郭新社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返乡创业。
“有销路、有技术,咱农民为啥不能做提琴?”农村长大的郭新社深知,家乡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缺乏引领性的产业。带着最朴素的信念,郭新社将多年积累的人脉和经验带回家乡,开启了个人理想与家乡发展的同频共振。
厂房建设、员工招募、技术培训、市场衔接……创业之路千头万绪,充满艰辛,但郭新社的内心却愈发坚定。她在确山县建立提琴工厂,从当地招收员工近200人,并为他们提供系统培训,从基础工艺到精细打磨,手把手传授技艺。待培训合格上岗后,员工实现月收入6000元以上,不少家庭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困境,生活品质实现显著提升,家乡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郭新社的决定引发连锁反应。在她的积极奔走与示范带动下,100多名在北京的确山籍提琴企业负责人纷纷响应,带着技术、资金回到家乡,形成独特的“提琴返乡”热潮,为确山县提琴产业走向集群发展注入了关键动力。
产业欲谋长远发展,要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定位。郭新社深知,只有放眼全球,与国际接轨,才能推动确山提琴产业从“本土作坊”迈向“国际舞台”。于是,她带着确山提琴多次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展示展销平台,还先后积极参加美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际乐器展销会,提高了确山提琴的国际知名度,来自海外的代工订单源源不断,让“中国好声音”响彻世界。
她的努力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2017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住乡愁》栏目以“勇于开拓,敢为人先”为题,以昊韵提琴为取景地,讲述确山提琴人返乡创业故事;同年10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还看今朝》栏目以“确山提琴:让世界倾听河南的声音”为题,再次聚焦她带动的农民工创业热潮,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叫响了“确山提琴”这张闪亮的地域名片。
如今,确山县现有提琴企业140多家,年产量近33万把,生产量占全国提琴总量的40%左右,在中高档手工提琴市场上更是占据了80%的份额。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郭新社带领乡亲致富的脚步从未停歇。脱贫攻坚期间,她主动将困难户与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列为重点招工对象,近百名帮扶对象经系统培训后留在企业工作,实现稳定脱贫。在“文化育人”方面,她先后向确山县青少年宫及县城部分学校捐赠100多把提琴,让孩子们有机会触摸音乐梦想,为确山县“提琴文化”传承播下种子。
“只要能为家乡做点事,再苦再累,我的心里都是高兴的。”没有华丽辞藻,却饱含对家乡的深情,道出了郭新社无私奉献的精神底色,也让她在近日荣获“河南省三八红旗奖先进个人”称号。
郭新社用一把提琴,拉动了家乡的产业,也拉响了一曲新时代天中女性敢于追梦、勇于奋斗的壮丽乐章。正如她手中的提琴,音色纯正,旋律激昂,奏响属于自己的生命强音,激励更多人前行。
精彩推荐
- 王玲到确山县调研
-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 “中原粮仓”驻马店“十四五”丰收答卷 粮食
- 驻马店市畜牧师刘萌获评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
- 郑州各汽车站全力备战双节出行高峰
- 国庆领证不用愁!驻马店市驿城区婚姻登记处“
- 开国少将柴成文:烽火淬炼显担当
- 大吴村:生态猕猴桃“甜蜜”上市
- 丰碑永驻人民心头
- 又到丹桂飘香时
- 驻马店车务段加开37趟列车
- 市消协发布消费提示
- 郭新社:琴弦“追梦人”奏响“中国好声音”
- 全市文旅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召开
- 压实巡察整改 拧紧责任链条
- 英烈长眠此土 精神永耀山河
- 第二十七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新
- “多彩天中 相约金秋”嵖岈山西游奇幻季启动
- 国庆中秋假期小客车上高速继续免收通行费
- 未雨绸缪查隐患“双节”游园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