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诗词书画里的七夕

诗词书画里的七夕

 李贺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微信朋友圈、商家们推出七夕主题的促销活动,都在提醒着人们,又一年的七夕节就要到了。

七夕,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早在先秦时代,牛郎织女的天象便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东汉时更是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而在驻马店,七夕节同样有着自己的魅力和影响力。

记得小时候,老人会给孩子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孤儿,依靠老牛的陪伴过着清苦的生活。而织女则是天上的仙女,心灵手巧,擅长织布。一次偶然的机会,牛郎在老牛的指引下,与下凡洗澡的织女相遇,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还生下了一儿一女。然而,好景不长,王母娘娘得知后大发雷霆,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抓回天庭。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挑着儿女追上天庭。王母娘娘为了阻止他们,拔下金簪并划出了一条银河,从此,牛郎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

牛郎织女的故事,让七夕变成了一个纪念和憧憬爱情的节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七夕作为“情人节”,在这一夜祈求“有情人终成眷属”。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浪漫真挚的许愿,更是七夕最动人的誓言。

我市文化学者刘康健、耿瑞对古诗词均有很深的研究。据两位学者讲,古人描写七夕节的诗词数不胜数,最著名的要数唐、宋两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七夕的夜幕悄然降临,繁星点点如宝石镶嵌于墨色苍穹,那跨越银河的牛郎织女传说,便在古人的诗词中悠悠传唱,化作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浪漫乐章。

唐代,诗坛星河璀璨。李商隐的《七夕》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白居易的《七夕》也别具一格:“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宋代,词坛盛行,七夕诗词也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哲理的深刻挖掘。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堪称千古绝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也别具一番风味,“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除了唐宋,其他朝代的诗人也留下了许多关于七夕的佳作。南北朝时期的谢惠连,在《七夕咏牛女》中写道:“火逝流秋,星飞度夕。修龙蜿蜒,玑光横历。云生梁栋,尘降园畛。瑶台镜光,银汉河影。长歌委曲,现此离情。”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牛郎织女离别的哀愁,让人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

宋代的范成大在《七夕》一诗中写道:“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范成大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对牛郎织女命运的同情,也反映了人生中聚散无常的感慨。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栗东旭对记者说,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与七夕有关的古画时,能真切感受到古人对这一节日的重视与热爱,以及其中蕴含的浪漫情怀和美好祈愿。

宋代赵伯驹的《汉宫图》便是一幅展现宫廷七夕情景的佳作。这幅纨扇形式的小册页,虽尺寸不大,却内容丰富完整。画面中,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结构谨严写实,斗拱清晰工整,用笔极为细腻。宫娥彩女们身着华丽服饰,在七夕之夜有条不紊地捧着七夕所需的器物,登上左侧高大的楼阁。她们或是抬头向天,似在仰望牵牛织女星;或是低首默祷,祈求织女神赋予自己聪慧的巧手;或是相顾而语,分享着心中的期盼。整个场景绮丽而繁华,将宫廷女子们对七夕的虔诚与期待展现了出来。

清代宫廷画家姚文瀚绘制的《七夕图》同样精彩。画面上方,长空静谧,牛郎牵着老牛与驾乘祥云的织女遥相呼应,鹊桥相会的场景如在眼前,让人感受到那份跨越银河的深情。画面下方,人间女子们正在进行各种乞拜活动。她们精心梳妆打扮,有的围在香案前,摆上瓜果、针线等物品,诚心祭拜;有的则手持绣花针,准备进行穿针乞巧的比赛。

与宫廷的华贵不同,民间的七夕节充满了质朴与欢乐的气息。明代仇英的《乞巧图》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民间女子们在七夕之夜的活动场景。在民间,七夕节还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五代佚名的《唐宫七夕乞巧图》虽是摹本,但唐风犹存。画面中,黑漆案上的一个个矩形水碗,是为“投针验巧”做准备的。女子们会在七夕这天上午,拿一碗水曝晒在太阳下,待水面产生薄膜后,将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如果针影形成各种形状,如弯曲、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若针影像槌子般粗或笔直如针,则表示“乞巧”失败。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