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铁血忠魂

铁血忠魂
 
 文/朱琳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时,恰逢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壮烈殉国85周年,为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军旅书法家刘东会以古体大篆铸刻杨靖宇的一首诗(如图),以金石为骨、刀笔为祭,让3000年文字血脉灌注20世纪英雄魂魄——
  “雪漫残阳,冰封寒山,铁骨傲风。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飙正纵横。待来日,看高粱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郁是古松。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莫忘却,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刘东会以大篆书此词,笔锋若鼎彝凿击,结体似雪原孤峰峻拔,线条如冻土铁镣沉坠。当大篆的“未申之屈”撞击将军的“不屈之身”,墨迹间青铜与鲜血迸溅出史诗交响——
  1940年2月,零下40摄氏度的蒙江雪岭,杨靖宇胃中仅余棉絮草根的身躯,铸成“铁骨”最悲壮的注脚。刘东会书此二字时,中锋如钢钎贯纸,转折处似断铁啮冰。
  “笑”字篆书如怒目圆睁。1938年临江突围,将军大声斥贼:“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刘东会运笔间令“笑”字弯弧如引满之弓,挑捺似出鞘之刃——此乃蘸着风雪书写的精神雷霆,至今仍在冻土下“隆隆”轰鸣。
  桦甸深山血诗,是中华文脉在至暗时刻的倔强吐纳。“诗篇血就”的“就”字末笔,似树皮皴裂,渗化处如血渍漫漶。当他于桦树皮上刻下“抗日救国十年功”,一个文明便在屠刀下完成最优雅的抵抗。
  “海上云浓”四字结体凝重如警世钟。“拜”字一竖似斧劈“鬼”头,释文中“杨靖宇将军”的“军”字末笔如剑,直刺右下“拜鬼”之“鬼”。
  “望林莽”:杨靖宇将军殉国前凝望的长白林海,化作篆书中盘曲的枝干——每道墨痕皆是生锈的血管,奔涌着松涛的脉搏。
  “后生可记”:靖宇县12万民众80年守护的将军墓,恰似刘东会笔下圆浑厚重的点画——民心的砝码,永固历史天平。
  “当教中华瞩目”:通化纪念馆穹顶两万三千颗水晶灯,原是词中最璀璨的结字——每颗星光皆是他未冷的体温,于夜空续写带血的词牌。
  诗句中“雪”三度出现、“铁”两次出现,正是将军生命的精粹:借风霜淬炼,将铁骨铸为锋刃,终将热血提纯成照亮民族黑夜的精神矿石。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