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豫南游击兵团挺进河南敌后战场

记者 张锟

黄霖像。

胡冲店战斗遗址。

革命老区正阳县焕发新貌。

初秋时节,正阳县兰青镇胡冲村草木葱茏。80多年前的这片土地上,曾硝烟弥漫、枪炮轰鸣——新四军豫南游击兵团在此打响了一场关键战斗,成功击溃国民党顽军的拦截,重创敌军有生力量。这场战斗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封锁企图,更为后续新四军第五师主力挥师北上、进军河南腹地扫清了障碍。如今,站在这片承载着烽火记忆的战斗遗址上,目光所及处,仿佛仍能瞥见当年将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耳畔似有枪炮声穿越岁月回响。

烽火催征:党中央部署河南敌后抗战

时间回溯到1944年5月,日军占领郑州、许昌,直逼洛阳,河南大部分地区沦为敌后。党中央要求北方局、华中局、冀鲁豫分局及太行、太岳、淮北、豫鄂等边区党委派遣干部赴河南新沦陷区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斗争。

5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向河南发展方针的指示》,明确指出河南地方党员应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人民武装,建立根据地,保卫家乡。由于1941年河南地下党区委以上干部大多撤往陕甘宁和豫鄂边区等敌后根据地,中央决定北方局、华中局、冀鲁豫分局分别负责不同区域,选派河南籍干部回河南,积极组织抗日力量,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6月23日,刘少奇、陈毅电示豫鄂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五师今后发展方向,应该确定向河南发展,完成绾毂中原的战略任务。7月1日,豫鄂边区党委在湖北大悟县白果树湾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抽派淮南支队、信(阳)应(山)独立二十五团等部7个连共计千余人,组成豫南游击兵团。同时,成立豫南指挥部和中共豫南工委。豫南游击兵团由新四军第五师一纵队司令员黄霖兼指挥长。

7月25日,中共中央向北方局、华中局和冀鲁豫分局发布了向河南敌后进军的命令,调集多路人马开辟河南,力求控制中原,使华北、华中根据地连成一片。

先锋探路:渡淮北上筑牢敌后立足点

7月下旬,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亲自向进军河南的部队干部传达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勉励大家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深入敌后,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通与八路军、新四军第四师的联系,改善第五师的战略处境和解放中原而斗争。

当时的河南已经沦陷两个多月,部分城市和主要集镇被日军控制,国民党部队部分伪化,地方武装林立,局势错综复杂。然而,豫鄂边区党委为开辟豫南淮北地区早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撤往豫鄂边区的原中共汝南地委的同志,一直心系淮北,为打回淮北积极筹备。1944年5月1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指示华中局、豫鄂边区党委等地党组织发动与领导河南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7月初,肖章、杨玉璞带领淮南支队一个排的兵力渡淮北上,进入信(阳)正(阳)确(山)边境,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7月14日,淮南支队主力渡淮北上,在多次战斗中获胜,歼灭日伪军100多人,为后续部队的挺进奠定了基础。

为尽快打开豫南淮北局面,豫鄂边区党委决定信(阳)应(山)独立二十五团3个连与已挺进淮北的淮南支队3个连组成豫南游击兵团先遣队。7月29日,信阳独立团政委邵敏率部渡淮北进,直插其侧后正阳的梁庙、熊寨一带。以地下党工作基础较好的胡冲店一带为中心,建立立足点,为豫南游击兵团主力北进做准备。

胡冲店战斗:打开豫中抗战新局面

8月27日,黄霖率部到达淮河南岸淮南县委所在地信阳市肖王店镇栗山头村,与信(阳)应(山)独立二十五团会合。当时,明港、正阳、确山、汝南等地均为日军据点,各有一二百人。要在这种复杂形势下打开局面,必须树立抗日军威,首战必胜。同时,要争取和团结各阶层抗战力量,扩大统一战线,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力量。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把歼灭正阳保安团作为豫南游击兵团出师北上的第一仗。

8月29日傍晚,豫南游击兵团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部队沿淮河南岸向西进发,并有意让隔河相望的国民党豫南挺进军第十三纵队哨兵看见。西行20多里后,天黑时分,部队突然渡过淮河,折头朝东北胡冲店方向疾进。黄霖亲自带领信(阳)应(山)独立二十五团1个连和警卫排从镇北边寨墙豁口进攻保安团团部。战斗仅持续了不到两小时,便取得了胜利,成功歼灭正阳保安团。

胡冲店战斗的胜利,使新四军豫南游击兵团军威大振,迅速控制了正阳、汝南、确山直到息县的大片地区,拉开了新四军第五师开辟河南的序幕。为巩固发展胜利局面,中共豫南工委和豫南游击兵团决定依靠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在京汉铁路以东的汝南、正阳、确山、信阳、上蔡、遂平等地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时向京汉铁路以西推进,通过控制铁路两侧向北发展,进而打通与豫北八路军和豫皖苏地区新四军第四师的联络通道,实现中央开辟河南敌后战场的战略意图。

汝南县天中山文化园。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策 划:郑 刚 王振江 统 筹:刘 鹏 李铁军

资料来源: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