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看见美好中国】用心用情保护传承,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蓬莱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这艘元末明初来自朝鲜半岛的高丽古船正是这段历史的实物例证,讲述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故事。”8月2日,山东烟台蓬莱阁景区管理服务中心文物部副部长刘莉指着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的古船残体介绍道。
刘莉正在给游客讲解古船的来历(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拾阶而上,登上蓬莱阁主阁,远眺黄渤海分界线,俯瞰蓬莱水城,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情况,察看水城炮台和古代舰船入海口,听取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操练水师、保卫海防等历史介绍。总书记叮嘱当地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雄踞丹崖山之巅。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近年来,蓬莱阁景区不断加大对在展文物保护修缮力度。为减少拆解搬移给古船造成的损害,2023年,工作人员在正常展出的情况下,对古船进行了整体性保护。
“文物出土只是保护的开始。长期的展出中,文物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以古船为例,木材面临开裂、变形等威胁,我们因地制宜开展保护工作,这样既保护了古船,也让游客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文物保护知识,提升了大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刘莉说。
张景龙(左一)与同事利用仪器对丹崖山岩体进行监测(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凭海而立的丹崖山常年受海水海风的侵蚀,岩体局部存在稳定性病害,会影响蓬莱阁安全。“我们对丹崖山岩体加固后,定期监测岩体变化,对蓬莱阁等文物进行日常维护、持续跟踪,守护好珍贵文物。”蓬莱阁景区管理服务中心文物科副科长张景龙说。
历史文物不仅要保护好,还要发展好、利用好。如今,蓬莱阁景区深挖历史资源,加强文旅融合,让非遗项目、小场景演出等走进景区,精心呈现丝路情缘、“戚家军”魂、东坡吟诗等特色节目,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历史故事,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蓬莱阁景区的“丝路情缘”小场景演出走进游客中间(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与此同时,蓬莱阁景区与当地中小学校“结对子”,让小讲解员“走进来”,大讲解员“走出去”,把英雄故事、丝路故事送进课堂、送到青少年身边。
今年3月开始,37名当地中小学生变身“红领巾讲解员”,陆续在景区内的戚继光纪念馆“上岗”,每逢周末和假期为游客讲述戚继光的故事。“我已经背诵好多遍讲解词,每一次讲解都感觉对戚继光的民族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觉得自己也在跟着英雄一起成长。”“红领巾讲解员”张鸿轩说。
“我们会牢记总书记嘱托,做好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让史实‘说话’,让文物‘发声’,让优秀文化‘活起来’,讲好海上丝绸之路故事、讲好英雄故事,使博物馆成为行走的大课堂。”蓬莱阁景区导游部副部长修琳琳说。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制: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
统筹:陶玉德
策划:程立龙 卜叶
记者:程立龙 唐磊
配音:刘佳音
鸣谢:烟台市蓬莱区融媒体中心
精彩推荐
- 泌阳县: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中共驻马店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 汝南县: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群众乐享多彩
- 市“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聘任仪式举行
- 高培显:誓死抗日保家国
- 全力抗旱保秋粮 打响田间“解渴”战
- 巧借典故化干戈 和谐调解泯恩仇
- 黄桃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 双链融合强农富民
- 看 戏
- “零彩礼”催开文明花
- 管好小机井“滴灌”大民生
-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 河南多雨期开启 高温暂退场 旱情将缓解
- 2025(第十一届)黄河戏剧节 驻马店市筹备工
- 张旺午:青山埋忠骨 信仰铸丰碑
- 到2027年,全国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 云起了
- 正阳:小车间对接全球大市场
- 国家电网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