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巴黎:为吃新鲜鸡蛋携带活鸡一起出访
李鸿章一行在巴黎时的情景。
1896年7月13日,巴黎迎来了不多见的酷暑,国庆庆典的喜庆气氛遍布全城。恰逢此时,李鸿章率领着浩大的清廷代表团抵达巴黎北站。一百多年后,旅法作家、翻译家边芹沿着类似的路线,以一名窥探历史之影的后来者的视角,探寻一个多世纪之间文明变迁之路。
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也”
1896年的李鸿章,其实是处于“下野”的状态。花费半生气力组建海军的李鸿章深知大清海军的真实实力,因此在甲午战争中“主和”导致“贻误战机”,战败后前去马关议和,受到了主战派持续不断的弹劾。因此,1896年,李鸿章只剩下了协办大学士一个虚职。
但是洋人十分看重他,1896年沙皇登基,点名邀请他出席加冕典礼。虽然年逾古稀,他也有一颗周游世界的心。他说:“各国都知道有我这样一个人,他们喜欢与我面谈,耳闻不如一见,藉此游历一番,看看各国景象,可作一重底谱。”
因此,他率领着庞大的中国代表团“出使”欧美。主持签署马关条约之后,李鸿章十分痛恨日本,这次出行,却又要先到日本登岸,之后转乘欧洲邮船。李鸿章恨得咬牙切齿,发誓不履仇人之地。秘书、参赞再三劝说,他也不为所动。无奈之下,最后属下在两艘轮船之间,搭了个移动浮桥,方才完成转船。
李鸿章抵达巴黎之前,也在德国停留了一些时日。在此期间,他会见了“铁血宰相”俾斯麦,二人惺惺相惜。
李鸿章自认为自己是“大清的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打仗,但都是纸糊的老虎……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对付。”他身处“两千年未有之变局”,灭捻军,办洋务,建海军,战败屈辱议和,堪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也”。
历史呈现的另一幅面孔
身着黄马褂、戴着缀有孔雀毛的圆顶帽子、出入上下由仆役搀扶、圆眼镜后冷静但稍显“逃遁”出离的眼神……这是依据当时法国媒体的报道勾勒出的李鸿章形象。
他率领着包含随从、亲属、厨师、医生等人员的庞大代表团,浩浩荡荡地抵达工业化加速腾飞的象征、1864年才扩建完成的巴黎北站。随后若干天,李鸿章乘坐马车途经拉法耶特街,在大饭店下榻、完成重要会见。出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国庆庆典,登上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他也参观了博物馆、美术馆。
在李鸿章下榻大饭店前两天,他的两个儿子已经提前几天过来“踩点”。法方为代表团预订了2个饭厅、6间沙龙、30余间卧房。当时有媒体对这样的高规格表示质疑,认为浪费上百万民脂民膏用于接待,是对纳税人的亵渎。法国政府最终只得在媒体上公布了接待细账,总价不超过8万法郎。
边芹在走访大饭店时发现,由于二战期间丢了很多资料,现在存留的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是李鸿章一行人自己做饭吃,与李鸿章一起到达巴黎的还有柳条编的笼子里的活鸡(为了有新鲜鸡蛋吃)。停留巴黎期间,不管法方习惯怎样,李鸿章自带的厨师们每日凌晨3时就起床做饭。
(据《解放日报》)
精彩推荐
- 市政协五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
- 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 抓实抓细平安建设工作
- 凝心聚力抓项目 全力以赴促发展
- 王振豪:一路豪歌颂天中
- 河南农吉: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 驱动驻马店农
- 获 奖
- 幼童高铁站误下车 工作人员暖心救助
- 胡友禄:豫南烽火炼就的“铁骨硬汉”
- 河南省多举措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4000亿元MLF操作
- 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基本下达完毕
- 河南省口岸通关进入AI时代
- 我国对战略矿产走私出口始终保持严查严打高压
- 河南成功发行政府债券276.8541亿元
- 纳入人才编制!上蔡一高、二高、三高招聘教
- 37℃以上!驻马店再发高温橙色预警
- 科学调度资源 精准靶向施策 毫不动摇守牢粮食
- 泌阳:乡村“微工厂”托起群众致富梦
- 盼 雨
- 四部门发文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