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河南农吉: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 驱动驻马店农业现代化

河南农吉: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 驱动驻马店农业现代化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以“智能装备+基层服务”新动能为支点,为农民增收拓宽路径。

  河南农有王崭新农机整装待发,驶向田野。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整村集中采购农机作业服务,推动农业生产  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编者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支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其发展,将其定位为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作为农业大市,驻马店高位谋划、强力推进,把培育壮大合作社及省级重点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核心路径。如今,众多合作社蓬勃发展,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等方面担当主力,成为激活乡村产业的“生力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展现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成效,即日起,本报与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推出《合作之光耀天中》栏目,聚焦合作社在服务创新、规范管理、科技赋能等方面的鲜活探索,记录农民携手致富的奋斗足迹,彰显其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蓬勃伟力,见证驻马店建设农业强市的坚实步伐。

本报记者 张 朝 陈 诚 焦 琳 文/图

7月21日,骄阳似火,持续的高温让土地渐渐缺水。但遂平县阳丰镇土楼村、朱屯村的田间,一条条滴灌带正“躺”在地里作业,清水顺着管道渗入土壤——有了这及时滋润,一株株玉米秆依旧挺拔,宽大的叶片舒展如初,丝毫不见萎蔫。

“今年天气干旱少雨,多亏了这滴灌带及时浇水,庄稼没受影响。”路过的村民朱建坤笑着告诉记者,“土地托管真省心,我还能外出多挣钱。”

“传统散户遇到旱天浇水跟不上,土地产出效益低。”阳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陈伍接过话头,“我们河南农吉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农吉)3月刚建成这个服务中心时就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各类风险,提前给托管的1000多亩土地配了滴灌。这下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就充分显现了。”

这样的场景,正是驻马店市农业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作为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农有王)的核心力量,河南农吉凭借创新实践和明显成效,为天中大地注入强劲的“合作动能”。

模式创新:破小农户衔接难题

作为驻马店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示范企业,河南农吉自2017年成立以来,依托母公司河南农有王强大的装备制造基础,在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创新打造“整村集采”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难题。

“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关键在于创新服务模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河南农有王总经理、河南农吉董事长王江涛坦言。在市农业农村部门“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指导下,河南农吉创新构建了“公司+农机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模式,其核心在于“整村集采”。

该模式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协调职能,整合分散土地与农户,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小农户生产,帮助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成本,引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了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同时,基层组织通过组织协调可获得劳务收入,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据测算,集采规模在5000亩左右的村,基层组织每年可获得5万元~10万元的劳务收入。

该公司的创新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其“整村集采”模式于2021年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树立了行业标杆,农吉品牌在全国也享有较高知名度。

服务进阶:拓全链托管促集约化

以“整村集采”模式为起点,河南农吉逐步推动服务规模扩容与层级升级,形成清晰的“三步走”发展策略:第一步通过整村集中采购农机作业服务,推动农业生产从一家一户碎片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第二步通过整村集中采购“农机全程作业服务+农资”,实现土地以村为单位的全程托管;第三步通过土地以村为单位的全程托管,达成农户节本增效、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收、农产品优质绿色品牌发展的多重目标。

随着规模效应显现,河南农吉成功实现从单一作业向“农资供应-耕种管收-烘干储销”全产业链托管的转型突破。通过集采优势,河南农吉让社员享受超值农资优惠(如化肥每袋低于市场价30元),将80%的收益反哺农户,5%的利润让利村集体,构建起“农民主体受益-集体经济增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维共赢格局。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百万亩集约化托管示范带,培育百家合作社联盟,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王江涛介绍,数据显示:该模式已辐射全省234万次农户,累计为农户降低生产成本343.4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327.8万元,品牌溢出效应持续放大。目前,公司正通过“集采降本、集服提效、统销增值”运营模式,持续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科技赋能:强增产增效双突破

科技是农业增产的第一生产力。立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河南农吉充分依托河南农有王的装备研发优势,大力推广其研发的小麦带状播种、玉米洁区播种、花生垄上播种等新型装备及其配套高产模式。实验数据显示,在同等投入下,优化播种模式可使农作物增产10%至15%。

借助政府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河南农吉常年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黄淮学院、市农业科学院等深度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成“驻马店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24年,河南农有王成功入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名单,其“打造中国高产播种模式第一品牌”的目标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创新团队精神,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坚实后盾。

科技应用惠及千家万户。“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靠数据。”一名遂平县的农户表示,他将自家土地托管给河南农吉后,不仅每年节省农资成本数千元,还能外出打工多赚几万元。正是通过资源整合和科技成果应用,河南农吉确保了农民利益最大化。

网络拓展:建县域枢纽联全国

2024年,河南农吉在遂平县沈寨镇、阳丰镇、文城乡和确山县刘店镇建成4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每个中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整合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等全链条服务资源,覆盖周边3万多亩耕地,为小农户与现代化衔接提供实体化支撑。

文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农机手购买河南农有王设备加入智远合作社后,不仅能享受从技术培训到老机手传帮带的全程成长支持,还能通过河南农吉免费提供的订单调度平台获得更稳定的收益。”该中心以文城乡为核心,依托标准化农机具存放仓库和定期保养服务,辐射周边多个乡镇的农机作业需求。“本地作业+跨区调度”双轨模式,既保障了农机手的收入,又提升了设备使用效率。

目前,河南农吉承接深松、深翻等农业生产全周期的社会化服务项目已突破百万亩次,从驻马店核心区辐射至皖鄂等周边省份,并成功拓展至内蒙古、新疆等地,累计作业面积超1100万亩次。通过构建专业化服务矩阵,公司打造了11支专业服务队:机收队,年均作业时长8个月,跨10多个省、市,单机年创收超20万元;耕整队,远赴广西甘蔗主产区,单机年收益达8万元;播种队,深耕豫冀鲁农业带,单机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左右。

2023年,“三夏”期间遭遇持续强降雨,河南农吉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市农机中心的支持下,组建了应急作业服务队,紧急调度350多台收割机(含270台履带机)火速返乡,在遂平、西平、上蔡及周口项城等地抢收小麦30多万亩,有效保障了农民利益,充分体现了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责任担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政企协同:塑闭环模式竞争力

我市始终把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为河南农吉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项目引导。在这一有利环境下,河南农吉的创新实践,特别是其“整村集采”模式,有效发挥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为全市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路径,其成效和经验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关注:2020年作业面积突破1100万亩次,获评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和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2023年跻身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二十佳组织前列。

驻马店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中莲介绍:“河南农有王‘装备研发制造+社会化服务运营(河南农吉)+基层高效执行(合作社)’独特闭环模式,融合了装备、技术、服务和组织创新,是其可持续发展、服务能力不断壮大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这一竞争力,正是通过看得见的实践落地生根——在位于遂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农有王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专注调试最新研制的高性能智能播种机具。这款已下线生产的智慧农机,凭借精准播种、智能管控的技术优势,正让智慧农业的高效与精准在田间渐次铺展。在政策引领下,河南农吉深深扎根基层,从智慧农机的推广应用到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用扎实服务激活集体经济活力,让科技红利真正扎根农业生产一线。

作为农业大市,驻马店正以“智能装备+基层服务”新动能为支点,为保障粮食安全筑牢科技根基,为农民增收拓宽路径,更以智慧农业的深度实践,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