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胡友禄:豫南烽火炼就的“铁骨硬汉”

胡友禄:豫南烽火炼就的“铁骨硬汉”

本报记者 王家恒

在豫南革命的烽火岁月里,有这样一位革命战士,他个子不高,却浑身是胆;出身贫寒,却心怀家国。他就是从确山县刘店镇胡洼村走出来的胡友禄,他用83年人生书写了一段从贫苦少年到革命硬汉的传奇。

1914年,胡友禄出生在确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丧母、13岁丧父的苦难童年,让他只能靠给人做工维持生计。1927年,13岁的胡友禄在确山农民暴动的浪潮中找到了人生方向,他给围攻县城的农民革命军挑送大饼,跟着宣传队走村串户,喊着“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刘店秋收起义时,这个半大孩子成了侦察员和联络员,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送信,稚嫩的肩膀早早扛起了“革命大旗”。

1929年,积极投身革命的胡友禄加入共青团,两年后正式加入赤色游击队。他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为游击队提供关键情报,帮助部队屡建奇功。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已成长为革命骨干的胡友禄与同伴在刘店组织抗日保乡会,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在担任刘店区委书记期间,胡友禄像一颗钉子扎在敌后,一年间发展党员100多人,建立15个党支部,把乡保政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为组建抗日武装,胡友禄动员群众集资买枪,带领自卫大队在信阳龙井、薛场与日伪军激战,虽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最终击毙日伪军34人。

确山沦陷后,他率部开辟汝确边区,成立刘店区抗日民主政府。在这期间,胡友禄在四座楼包围反共会议现场,当场缴枪100多支;他又利用日军与保安团的矛盾,巧妙赶走了汝南八区驻李寨保安团;接着又粉碎了日军扫荡,亲手除掉日伪乡长秦德元。战友们敬佩他作战勇猛、机智灵活,又因他个子不高,给他取了“小钢炮”这个绰号,这个名号在豫南抗日战场上传为佳话。

1947年农历二月,为寻找解放军伤病员,胡友禄不幸被国民党军逮捕,押送至信阳的国民党反共司令部。在长达83天的牢狱生涯中,叛徒指证、严刑拷打、三次越狱未遂被打昏,敌人用尽手段想让他屈服,却始终没能从这个硬汉口中得到任何情报。

农历五月初八深夜,被押往确山途中的胡友禄趁敌兵瞌睡,磨断绳索奇迹般逃脱,回到工委机关的他来不及养伤,又带领游击队驰骋在汝正确边境。他们智取石滚河乡,活捉恶霸地主,配合大军歼灭保安队,短短数月就将队伍发展到300多人——从此,“小钢炮”的名号在敌营中闻风丧胆。

新中国成立后,胡友禄转身投入家乡建设,从上蔡县副县长到信阳专区副专员,他始终保持着革命时期的拼劲。晚年的胡友禄伏案撰写近十万字回忆录,将那段烽火岁月的细节娓娓道来。1997年,这位83岁的老战士走完了传奇一生,但他在枪林弹雨中锤炼的革命精神,早已融入豫南大地的血脉,成为后人铭记的红色印记。

从挑饼少年到抗日勇士,从铁窗硬汉到建设尖兵,胡友禄用一生诠释了“坚定信仰、勇于担当”的革命真谛。那“小钢炮”的绰号,不仅是对他作战风格的形容,更是对一位共产党人钢铁意志的最好注解。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