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金波:纸墨香里品生活
记者 王永良
初冬的阳光洒进位于市区文祥路一干净整洁的庭院。今年85岁的方金波手持修枝剪,小心翼翼地为院中的绿植修剪枝叶。庭院里草木葱郁,室内更是收拾得一尘不染——茶几上,当天的《天中晚报》《驻马店日报》整齐摆放,一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生活图景,在细节中缓缓展开。
一路奋斗:从印刷厂学徒到地委干部
1940年4月,方金波出生于原南阳地区南阳县(现南阳市宛城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初中时,因家境贫寒,他不得不辍学谋生,进入泌阳县一家印刷厂工作。“那时候就想着,要把工作干好。”凭借这份踏实与认真,方金波很快从学徒中脱颖而出,被提拔为干部,人生轨迹就此转折。
此后,他的工作经历始终与“奋斗”二字紧密相连:从泌阳团县委到县粮食局、再到公社任团委书记,每一个岗位上,他都以实干赢得认可。后来,他先后在确山县工作队、泌阳县委办公室工作,并于196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那天,我就告诉自己,要一辈子为群众办实事。”方金波说。
1971年,泌阳县划归驻马店地区管辖,方金波也迎来了事业的新起点。他被调到驻马店地委工作,开始笔耕不辍采写基层故事——《高峡出平湖》《铜峰山下新农民》等新闻报道,《泌阳县马谷田公社棉花大面积高产丰产》等调查报告,先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凭借突出的工作业绩,他又逐步从地委办公室秘书、科长,成长为地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直至2000年退休。
喜欢阅读:退休25年坚持订报
“工作之余,我总爱翻一翻《驻马店日报》《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方金波回忆,正是这份工作中的“阅读习惯”,2000年《天中晚报》创刊后,让他在第一时间就自费订阅了《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且一订就是25年,从未间断。

方金波在阅读《天中晚报》。
如今,读报已成为方金波每天的“必修课”。清晨整理完庭院,他便坐在茶几前,戴上老花镜,逐版翻阅当天的报纸:“日报上的时政新闻能让我了解国家大事;晚报更贴近生活,不管是人文趣事、生活知识,还是健康养生内容,都特别对我的胃口。”遇到感兴趣的段落,他会用铅笔轻轻标注;看到实用的养生技巧,还会抄下来分享给老伴和邻居。
在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元的今天,方金波依然偏爱报纸的“墨香”:“手机上的信息太多太杂,报纸拿在手里踏实,字里行间都有温度。《天中晚报》办得很有特色,新闻、文化、人文故事等涵盖面广,读起来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亲切。”
送上祝福:期待晚报越办越好
谈及对两份报纸的期待,方金波语气诚恳而真挚:“这么多年读下来,我看着《驻马店日报》和《天中晚报》越办越成熟,内容越来越丰富。希望以后《天中晚报》能继续保持这份‘接地气’的风格,办得更有特色,传递更多温暖,让更多读者能从报纸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方金波在修剪枝叶。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方金波手中的报纸上,也映照着他眼中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字的珍视。对于这位老人而言,两份报纸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是陪伴晚年岁月的“老伙计”,见证着时代变迁,也温暖着平凡日常。
精彩推荐
- 平舆:跨境电商领跑数字经济新赛道
- 科技赋能助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 花庄镇:培育红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驻马店“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 300余幅珍贵图片 展现驻马店60年辉煌成就
- 驻马店市高效推进民族成份变更 “一件事”服
- 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可享税收优惠?人社部解答
- 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
- 我国牵头的首个武术培训ISO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 河南将培育20个左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
- 服务消费崛起,铸就超大规模市场新引擎
- 我国已建成省级以上绿色矿山超5100家
- 河南省发文打造高品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 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 河南高校86个
- 黄淮学院动画学院获奖数量创新高
- 烟火气里藏“文脉” 这12条街入选省级旅游休
- 驻马店启动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
- 冬夜铡草暖
- 教育部等5部门发布20条举措,实施学生体质强
- 河南调整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