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陈老庄村妇联:“巾帼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陈老庄村妇联:“巾帼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报记者 张遥驼

秋日暖阳,普照大地,西平县盆尧镇陈老庄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村妇联主席陈春荣正带领“红娘协会”的成员们排练文艺节目《退彩礼三句半》。欢快的锣鼓声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几名老人边看边议论:“咱村引领了新风尚,闺女不愁寻婆家。”广场西侧,“家风家训一条街”手绘墙前,几名“爱心妈妈”正带着留守儿童诵读家训,稚嫩的童声交织着欢笑声,回荡在广场上。

从“零彩礼”新风尚到“爱心妈妈”结对留守儿童,这支由15人组成的基层妇联组织,在市、县两级妇联和村“两委”领导下,突出“妇”字特色,发挥“联”字优势,以“红娘协会”“四组一队”等特色品牌为抓手,积极活跃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的各领域,用真情和实干绽放着绚丽的“巾帼红”。

建强过硬队伍 打造乡风文明新样板

“妇联组织是姐妹们信得过的娘家,必须有一支靠得住的队伍。”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陈老庄村妇联创新实施定岗、定人、定责“三定制度”,选优配强队伍,吸纳女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女性,打造一支“干事有激情、遇事敢担当”的基层妇联组织,勇当乡村振兴中的巾帼“领头雁”。

2023年,陈老庄村妇联在西平县妇联的指导下,成立驻马店首个村级“红娘协会”试点,秉持“牵好姻缘线、共筑幸福家”的宗旨,组建覆盖14个村民小组的红娘团队,创新推行“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推动婚俗改革,培育文明新风尚。

线上建立陈老庄妇联红娘志愿服务交友群,搭建公益婚恋平台;线下常态化开展入户宣传,签订抵制高额彩礼承诺书,推动婚事新办、简办,使“拒高价彩礼,树婚嫁新风”成为村民行动自觉,打造出全县乡风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

至目前,“红娘协会”已成功促成10对新人喜结连理,为当事人减轻婚嫁负担。

创新治理模式 构筑基层善治新格局

“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妇女群众更要积极发挥作用。”为此,陈老庄村妇联创新整合基层治理资源,于2018年8月组建发展组、权益组、宣教组、家风组、巾帼志愿服务队“四组一队”,以专业化、精细化分工激活村级妇联组织工作活力。

在就业帮扶方面,发展组根据市场需求,对接社会资源,协助开展家政服务、手工制作等巧媳妇技能培训3期,带动85名妇女就业,帮助妇女增收致富。

在维权保障方面,权益组全年提供法律咨询156人次,有效筑牢平安防线。

在宣传教育方面,宣教组建立健全维权网络,设立村级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组建“巾帼法律明白人”队伍,针对农村特点,积极开展普法宣传10多次,培养村级法律骨干15名,以精准普法宣传增强妇女儿童法律意识。

在培育文明新风方面,家风组协助村“两委”开展评优树先活动,倡树文明家风。近3年共评选“最美家庭”“好婆婆”等优秀典型百余人。

在志愿服务方面,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送去关怀与温暖,累计开展服务60多次,特别是组建“爱心妈妈”团队,连续6年为全村留守困难儿童举办集体生日会,用“她”温暖传递集体关怀。

深化服务内涵 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陈老庄村妇联创新服务模式,将“红娘协会”成员培养成“多面手”,使其同时担任“巾帼法律明白人”“爱心妈妈”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员”,构建起婚恋牵线、儿童关爱与矛盾调解贯穿婚姻全周期的服务闭环,“她”温情,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婚前由“红娘协会”倡导文明婚俗,婚中由“巾帼法律明白人”提供维权支持,婚后由“爱心妈妈”开展家庭关系调适、儿童关爱帮扶……这一创新模式实现了“预防—干预—巩固”的全链条治理。目前,该机制已实现年均服务200多人次,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矛盾20多起,结对帮扶留守儿童45名,真正实现“一员多能、一网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这是我们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收获河南省三八红旗奖先进集体荣誉后,陈春荣表示,将继续深化“红娘协会”品牌建设,扩大“爱心妈妈”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她力量”。

夕阳中,文化广场上又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声,广场舞队伍扭动起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支“巾帼红”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精神,继续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