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军供站架起军民连心桥
驻马店市军供站架起军民连心桥
暖兵心 惠民生
本报记者 张 锟 通讯员 李红军
红烧鲤鱼油亮泛红,卤鸡腿香气裹着热气钻进鼻孔……近日,确山某野外演训场临时休整点,刚完成实弹射击任务的陆军某旅官兵围坐用餐。上士王强捧着热乎的盒饭,笑着竖起大拇指:“驻训这些天,每天都能吃上刚出锅的饭,这保障太给力了!”这温暖一幕,正是驻马店市军粮供应站近年来以“科技赋能+暖心服务”重塑军粮供应保障体系的生动缩影。
走进该军供站新落成的智能化厨房,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多功能切肉机3分钟就能处理完一整扇排骨,炖烩机里文火慢炖的红烧鲤鱼咕嘟冒泡……整齐的自动化设备覆盖蔬菜清洗、食材初加工、热食制作到盒饭包装全流程。“以前8名厨师忙2个小时,才能凑齐300人份套餐,现在4名操作员1个小时就能搞定。”工作人员的话语里满是自豪,科技的加持让“锅碗瓢盆”的老本行,跑出了保障新速度。
效率跃升的背后,是保障体系的全面升级。“依托我市投资1.0759亿元建成的军民融合军粮供应工程,彻底改变了军供站传统保障模式。”该军供站负责人指着墙上的智慧监管屏说。
这片占地88.28亩的“保障枢纽”,集智能厨房、-18℃成品粮低温库、恒温冷库、军供超市于一体,还配套建设直升机停机坪,8辆冷热链配送车随时待命,构建起“储备—加工—运输”全链条保障体系。从米面油、肉蛋奶到净菜、盒饭、日用品,全方位满足部队演训应急需求。
以往靠人工扛的米面油,如今顺着自动化传送带直送操作间;过去需提前1天准备的半成品,现在凌晨下单、清晨就能变成热食。今年以来,该军供站已累计保障演训部队2万人次,最短保障时间压缩至45分钟,这份“硬核”支撑,让战斗力有了坚实“粮草”后盾。
“保障力就是战斗力。”该军供站始终把标准建设放在首位。翻开《军供餐食保障手册》,各类主食、菜品的营养配比清晰标注。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建立的“准入—监管—评价”全流程机制形成闭环——从第三方审核餐饮企业资质,到卫星定位实时监控送餐车辆,再到官兵代表评分,确保每一份餐食都安全、营养、放心。
严标准之外,更有暖人心的“个性化定制”。“上次送的宫保鸡丁偏辣,我们当天就调整了配方。”工作人员陈芳说,依托动态反馈机制,他们已优化23项菜品口味。如今的菜单上,既有红烧鲤鱼、汴京烤鸭等河南特色菜,也有京酱肉丝、鱼香肉丝等15种大众家常菜,东北官兵爱吃的酸菜炖粉条、广东战友惦记的白灼菜心都能精准定制。
着眼未来保障需求,该军供站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在无人机测试区,一架载重50公斤的多旋翼无人机正模拟送餐。“针对偏远演训点道路不便的问题,我们正探索‘直升机+无人机’立体投送模式,力求实现‘热食30分钟达’。”工作人员透露。
这份“战斗力保障力”,也在反哺着地方民生。作为市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军民融合企业,该军供站承储2000吨的市级成品粮储备,稳稳守住民生“粮袋子”,让“战时保障部队,平时服务社会”的理念落地生根。
中央厨房在保障部队供应之余,目前已为5所学校送去50多万份安全盒饭;军供超市单日客流量最高达3000人次,还帮100多名周边群众解决了就业。同时,该军供站依托驻马店充沛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研发生产适合当地群众口味的特色食品,节假日期间推出年夜饭大礼包、汤圆、粽子、月饼等,还计划扩大与大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供应关系,全力打造成为“部队的安全粮仓、百姓的放心厨房”。
一面面锦旗,一句句“热饭暖了胃,服务暖了心”“这样的保障,让我们训练更有底气”的留言,见证着军民同心的鱼水深情。从“锅台边守锅”到“屏幕前控流程”,从“标准化供餐”到“个性化服务”,驻马店市军粮供应站正以变革之力、暖心之举,在中原大地上持续书写着新时代军粮供应保障的温暖答卷。
精彩推荐
- 驻马店市军供站架起军民连心桥
- 驻马店“十四五”生态答卷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 陈老庄村妇联:“巾帼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山明水秀 福地洞天
- 2025年“119”消防宣传月消防安全知识有奖竞
- 馒头记
- 驻马店首项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上线
- 市生态环境局平舆分局靶向治污护生态 守护碧
- 境外间谍瞄准青年学生 国家安全部解析典型案
- 春节假期共9天!2026年放假安排来了
-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 河南车如何更好驶入拉美市场
- 贴息1%!河南推出“豫农担—救灾贷”为农护
- 驻马店首项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上线
- 新蔡:让非遗传承点亮文化记忆
- 教育部发文 要求高校特殊类型招生严格报名资
- “豫排”能打又会玩 赛事经济含金量还在上升
- 6部门联合开展1年专项整治打击“黑救护”
- 11月1日起 驻马店推行7项交管便民新措施
- 房地产行业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