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向绿向新,河南能源发展再启新程
全省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1亿吨标准煤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
高水平科研平台相继落地
未来能源产业加速布局
……
“十四五”时期
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10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河南省“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十四五”以来,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为目标,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能源供给体系更趋清洁高效
能源基础设施实现质的飞跃。全省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1亿吨标准煤,电力总装机容量突破1.6亿千瓦,较2020年大幅增长55%。尤为突出的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装机规模超过8700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超160%,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装机占比超50%的历史性“双突破”。
跨区域能源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疆电入豫第二通道加快谋划,天中、青豫直流送电能力持续提升,省内500千伏骨干网架不断完善。油气储运能力显著增强,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全面建成,全省油气长输管道里程突破1万公里,“两群六中心”储气体系加速成型,储气库容超过130亿立方米。
同时,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进入建设高潮,鹤壁、豫西等煤炭储备项目全面建成,新增煤炭静态储备能力350万吨,能源供应“压舱石”作用更加稳固。
能源消费结构持续向绿向新
绿色低碳成为能源消费的鲜明导向。煤电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通过优化调度、实施节能降耗改造,累计完成煤电机组改造超2500万千瓦,有效降低了煤耗和污染物排放。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全省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比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8%,较2020年提高约7个百分点。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稳步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量占总用电量比重超过35%,绿色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能源治理体系迈向高效协同
能源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河南在政策创新上勇于探索,全面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积极构建以大电网为支撑、微电网为支点的灵活电网形态,推动电力系统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转变。
农村能源革命取得积极成效,通过绿电清洁取暖、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措施,提升农村地区绿电自用比例,降低用能成本,推动农村从单纯能源消费者向“产消者”转型。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方面,积极开展构网型技术、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一系列试点示范,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能源发展新路径。
能源科技动能加速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高水平科研平台相继落地,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暖温带)布局河南,许继集团与山东大学共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与装备联合研究院等投入运行。
关键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平高集团“超特高压直流工程关键部件”等7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氢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2800辆,建成加氢站近50座,大型氢液化装备、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项目等关键技术装备实现突破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未来能源产业加速布局,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氢能、储能等产业快速发展,中部地区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正在加速形成。
“十四五”时期的实践充分证明,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展望“十五五”,河南将继续锚定目标,锐意进取,持续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更加坚强的能源力量。
精彩推荐
- 市政协五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召开
- 两岸媒体记者走进我市共同感受高质量发展蓬勃
- 10月我市居民食品价格涨少跌多
- 玉米“升值”记
- 文明路社区:“红色娘子军”编织幸福生活网
- 我市完成首批闲置资产上架工作
- 我国牵头制定的气候环境试验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应对湿涝晚播 河南有“技”可施
- 师生情
-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
- 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 同比增
- 河南省外贸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 2026届河南省高校毕业生金秋校园招聘月启动
- 紧急救援 爱心接力
- 汝南县科技创新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 @非机动车驾驶人 这些交通违法行为正在整治
- 西平:精准发力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 驻马店海关 “三链协同”赋能县域外贸逆势突
- 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入选2025年度国家级知
-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共筑乡村振兴幸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