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路社区:“红色娘子军”编织幸福生活网
文明路社区:“红色娘子军”编织幸福生活网
本报记者 张遥驼
秋日清晨,驿城区西园街道文明路社区党支部委员江玲像往常一样,轻轻敲开百岁老人贾万英的家门,询问老人日常饮食情况,了解老人近期精神状态,周末还会组织志愿者帮老人打扫卫生。“小江结对帮扶了40多名老人,大家都夸她细心周到。”贾万英对社区关爱模式的点赞,道出了众多社区老年人的心声。
“社区工作琐碎而繁杂,服务需求多样化,这就需要发挥女性特有的共情力,服务到群众心坎儿上。”谈到如何做好社区工作,文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勇介绍,文明路社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针对老人行动不便、无人照料等难题,他们创新推出“1+N”关爱模式,每一名女性社区工作者结对多户特殊家庭,通过耐心听诉求、细心办琐事、暖心送服务的“三心工作法”,为老年人筑起温暖的守护屏障。
从家政服务到事务代办,从矛盾调解到精神慰藉……这支由9名工作人员组成的社区工作队,其中7名是女性党员,终日穿梭在街巷楼宇间,忙碌于家长里短中。他们将辖内17栋家属楼院的2056户居民科学划分为5个网格并配备一名网格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将“服务群众无小事”的承诺写进千家万户,用实干与担当展现新时代天中女性的巾帼风采,被群众温暖地称为“红色娘子军”。
小服务托起大民生。三年来,文明路社区工作队以巾帼服务队为依托,推出“主动帮办、全程代办”服务模式,切实解决群众办事“跑路难、流程繁”问题,累计上门服务超过3000人次,代办事项超2000件,推动基层治理细“治”入“微”。
除了解决眼前困难,更着眼于长远发展。巾帼服务队积极链接资源,组织专业学校在社区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为社区妇女打开新的生活大门。
家政、电商、手工编织、插花、幼儿护理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在社区涌现。至目前,该社区已培训失业妇女37人,其中22人实现再就业,不仅提升了妇女的就业能力,更重塑了她们的人生自信。
“现在感觉社区工作队和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他们是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参加插花培训后成功在花店就业的李娟激动地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关乎社会稳定。为此,“红色娘子军”吸收力量,在社区成立了巾帼宣讲队,创新打造“倾听—调解—回访”闭环机制,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耐心倾听、打开心结,确保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今年以来,文明路社区邀请律师开展法律讲座4场,覆盖居民100多人次,发放宣传手册200多份,显著增强居民维权意识。更令人惊叹的是,依托巾帼服务队矛盾调解机制,开展家庭矛盾、抚养纠纷、邻里问题等案件11起,调解成功率100%。
与此同时,“红色娘子军”联合社区社工服务站,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5名儿童、单亲母亲及孕期母亲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了她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我们一定再接再厉,进一步细化服务,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让群众幸福感更高。”得知荣获河南省三八红旗奖先进集体称号,“红色娘子军”欣喜地表示。
暮色渐浓,“红色娘子军”的成员还在居民家中奔波。她们的身影,犹如一盏盏温暖的灯,照亮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位居民的内心。
精彩推荐
- 玉米“升值”记
- 市政协五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召开
- 两岸媒体记者走进我市共同感受高质量发展蓬勃
- 10月我市居民食品价格涨少跌多
- 我市完成首批闲置资产上架工作
-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49.98亿人次出游
- 文明路社区:“红色娘子军”编织幸福生活网
- 驻马店市完成首批闲置资产上架工作
- 新版蛋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将于明年实施
- 河南入境游热度持续飙升 黄河游成国际新宠
- 河南:科学抗湿晚播 种足种好小麦
- 周末夜查不松懈 17名“酒司机”被查
- 上蔡县:球类加工厂拓宽群众增收路
- 读书记
- 出租车街头起火 公交车长忙扑救
- 泌阳县开足马力烘干 确保秋粮归仓
-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
- 我国牵头制定的气候环境试验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应对湿涝晚播 河南有“技”可施
- 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 同比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