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读书记

读书记

□ 刘 慧

女儿从小就喜欢读书,而且能够读进去、读仔细,不是泛泛而读。她读书时很投入,我观察过她,阅读前,身边会放好零食和水,随手就能拿到;可一旦开始阅读,这些东西就被彻底冷落,她的目光专注地盯在书本上,完全沉浸其中。有时,读书读得饭都不想吃,你唤她,也不应,只顾着读自己的书。

有一次,她读到刘胡兰的故事,竟然号啕大哭,哭得很伤心。问她怎么了也不说话,直到看见她面前书页上的内容,我才明白她心里的感伤。之后好几天,她都闷闷不乐,眼圈红红的。就这样一直读下来,读书带给她的除了知识,还有知识以外的成长。

喜欢读书,故而也喜欢借书、买书。最开始是借书。以前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没能力把女儿喜欢的书都买回来,但为了支持她读书、满足她的渴求,我们专门去县城的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各办了一张借书卡,每个周末都要跑十多公里路去借书、还书。村里的孩子星期天写完作业大多跑出去玩儿,女儿则是坐在屋子里安静地读书。因为爱读书,女儿的小伙伴很少,但只要讲起文史故事,就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读书让她收获了丰盈的精神世界。

后来开始买书。不管是别人推荐的,还是自己想读的书,女儿都想把它们买回来。书桌上渐渐多了许多新书:《茶人四部曲》《乡土中国》《我与人间闲话片刻》《史记》《传习录》《宋词》《诗经》《唐诗》,还有历代文人传记和元帅、将军传记等。我发现,给她的零花钱大多用来买书了。

有一次,她跟姥爷去县城,姥爷问她想要什么玩具,她说不要玩具,想让姥爷给她买一本书,那本书想要很久了,只是“手头有点儿紧”,一直没买。老人家自然毫不犹豫地掏了钱,满足了她的愿望。原来,她心里总惦记着买书,说“手头有点儿紧”,是因为书买多了,不好意思频繁问我们要钱,才想着让姥爷满足她的愿望。

女儿极其爱惜书。买回来的新书,别人碰一下都不许,她自己读时也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书页。她读过的书,几乎看不出翻动过的痕迹。你若是想凑着看两眼,她稀罕得跟你拿了她的宝贝似的,站在跟前念叨:“你轻点儿,别把书页弄卷了。看着你翻书,我就心疼……”受不了她那个“吝啬”的样子,我赌气不看了,她赶紧把书收起来,用手摩挲着,爱怜地正面看看、反面看看,仔细检查有没有受损伤。她常跟我说,同学都知道她爱书如命,所以都不敢轻易碰她的书。她学过的课本,即使里面写满笔记,整体看起来依然洁净如新。假期提前预习功课的孩子来借书时,她总会叮嘱一番。她知道我读过的书大都面目全非,一本新书被我读完之后,总会被圈圈点点,折痕很深,有的书页还沾上茶渍、污渍。所以,我想读她哪本书时,必须经过她的允许,还要听她唠叨半天,让我尊重书、爱惜书,最后再三叮嘱不要折书,更不要弄脏了,才肯把书交到我手上。

电子产品兴起后,对纸质书冲击不小,电子书因为方便携带、能随时阅读受到很多人青睐。可女儿却依然坚持读纸质书。她说,读纸质书时,闻着淡淡的墨香就是一种享受,还能够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手捧着书,能感受到书的重量,觉得获取的知识也有了分量。而电子书里的文字是冷冰冰的,没有厚重感,因此读起来远没有纸质书的感觉美好。只是,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女儿读课外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只能趁星期天或节假日抽空翻上几页。但买书却不间断,总是先买回来,再抽时间慢慢读。

前几天取快递,我以为是自己定的杂志到了,拆开包装一看,竟然是女儿买的书。其中有一本书,看到书名我愣了。这本书,我喜欢很久了,已经在电子书上听过两遍,原想买回来细细品读,却因总被琐事牵绊,始终未将这份念想化作行动。没想到,女儿竟先入手了。我拿着书爱不释手,想看但又不敢,私自拆快递已经不礼貌了,要是没经她同意就看,她知道了肯定要抱怨。

可我实在忍不住,在屋里转来转去,最后还是回到书跟前。伸手想拿,我又顾虑重重地缩回来;再拿起来稀罕地看两眼,我又无奈放回原处。女儿还要几天才能从学校回来,我思来想去,决定偷偷地看。

我先把书桌拾掇干净,用抹布擦了两遍,又铺了张大白纸,接着洗手擦干,才小心翼翼地捧起书,轻轻翻开,读每一页,都像是读一封极其重要的信笺,庄重又认真,不敢有半点儿疏忽。吃饭或休息时,我会把书小心合上,用白纸包好,再用一个有分量的小物件压着,免得读过的书页翘起来留下翻动过的痕迹。那两天,我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把书读完,终于在女儿回来前,把书“原封不动”地放回快递袋。

女儿星期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问我书到了没有。我装作若无其事地说已经到了,在书桌上放着呢,并解释了拆开快递的缘由。没想到,她没抱怨,径直走到书桌前,从快递袋里掏出了书。我在一旁察言观色,生怕她突然沉下脸,质问我是不是动了她的书。还好,她没有发现异样,捧着书就坐下专心读了起来。

我舒了口气,有种做了坏事侥幸逃脱的释然。我想想自己坦荡半生,竟还当了回偷读书的“贼”。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