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
师生情
文/白国喜
老师名叫乔长海,今年75岁,他和我住同一个村子,论辈分是我的叔叔。他高高的个头,浓眉大眼,说话声如洪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先后担任我的体育老师、书法老师和语文老师。20世纪9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农村合村并校,乔老师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还当上了村小学校长,后来调到乡中心校上班,直至退休。
我高中毕业后,当兵去了东北,两年后,部队集体改工,在经历数十年的拼搏奋斗后,最后在基层党组织书记任上退休。可以说,是乔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启蒙教育奠定了我的人生根基。
离开家乡后,我对乔老师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期盼有朝一日报答师恩之情。今年春季,我回老家参加侄子的婚礼,盼来了和他见面的机会。
我在村里打听乔老师的家,邻居告诉我,乔老师在县城买了房子,平时住在城里,偶尔回村里老房子小住几日。联系不上他,我耐心等待时机。
一天在村口遛弯,意外碰到乔老师从县城回来,眼前的他头发全白了,脸上布满沧桑,但说话声音仍然充满磁性。他急忙从摩托车上下来,紧紧握住我的手不停地摇晃,连声说:“太难得了,太难得了,今天终于见到你。”我激动地应答:“这些年,我南来北往,四海为家,心里一直惦念着恩师。这次回来想登门拜访,没想到你搬城里住了。今天中午我安排酒宴答谢师恩。”“好,好,好,你当兵走后,我也经常念叨你,几十年没见面了。”乔长海说。
几位在家的小学同学如约而至,跨越时空的师生情缘溢满农家院。师生相见,无话不谈,大家放下拘谨,敞开心扉,回忆旧情往事。“某某复考3年终于考上中专”“某女生对某男生有意思,最后无果而终”“某某和某某闹不团结,乔老师罚他俩一块拾牛粪”……我说了一件事让大伙颇有同感:“有一次乔老师外出,同学鼓动我教大家新课,年幼的我不知天高地厚,站在板凳上书写生字和拼音,模仿老师拿着教棍领同学学习。现在想想,冒犯老师了。”乔老师笑着说:“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清清楚楚。”
“谢谢老师的栽培,曾经的小学生如今都年过花甲,收获了幸福人生。”同学们纷纷表达感恩之心,“来,和老师干一杯,祝老师健康长寿。”
精彩推荐
-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共筑乡村振兴幸福家
- 驻马店海关 “三链协同”赋能县域外贸逆势突
- 西平县:“心治”赋能基层善治
- 舌尖上的“守护者 ”
- 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入选2025年度国家级知
-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
- 应对湿涝晚播 河南有“技”可施
- 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 同比增
- 我国牵头制定的气候环境试验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2026届河南省高校毕业生金秋校园招聘月启动
- 河南省外贸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 @非机动车驾驶人 这些交通违法行为正在整治
- 西平:精准发力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 师生情
- 紧急救援 爱心接力
- 汝南县科技创新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
- 今年前三季度郑州航空口岸跨境电商出口货运量
- 平舆县纪委监委绘就乡村振兴清廉底色
- 河南省第十五届高校棋类联赛总决赛在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