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守护生命——记确山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郑道海
通讯员 刘丽君 苏楠
深夜的儿科病房,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正紧急展开。确山县人民医院内儿科党支部书记、儿科主任郑道海,刚从死神手中抢回濒危患儿,转身便病倒在了自己坚守33年的“战场”上。
20分钟:从抢回患儿到自己倒下
2025年9月22日夜,忙碌了一天的郑主任,接到值班医生的紧急电话:“主任,91床患儿过敏性休克,急需抢救!”他抓起外套就往医院冲,一场“救患儿、也救自己”的双重赛跑,就此拉开。
抢救室内,患儿脸上出现风团样皮疹,呼吸困难。郑主任立即按照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组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他站在最前线,手几乎没离开过患儿的手腕——指尖一次次触碰脉搏,成了判断生命的“标尺”,孩子脉搏每弱一分,他的心就揪紧一分。
20分钟后,患儿皮疹消退,呼吸渐稳,小小的胸膛重新均匀起伏,郑主任脸上露出疲惫却安心的笑容。可就在大家松口气时,他突然捂住胸口,脸色惨白,脸上汗珠密布。他撑着抢救床沿,声音发颤却仍惦记患儿:“孩子没事就好……我去趟急诊科,你们盯紧点。”
双重抢救:他救的孩子安睡,他在与心梗抗争
“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介入手术开通血管!”得知郑主任的情况,医院心内科团队立刻集结。导管室内,血管造影显示:他的一支冠脉血管已完全闭塞。医生们争分夺秒开通堵塞的血管,让心肌重新获得血液灌注。
没人知道,这位总把别人安危放第一位的老主任,早被常年高强度工作、不规律作息和高度紧张的神经“透支”了健康。抢救患儿时的极度专注与应激,成了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郑主任在手术台上与死神抗争时,他救下的患儿已在病床上安然入睡。第二天一早,患儿家属自发赶到病房探望,握着他还插着输液针的手红了眼:“您拼着自己的命救孩子,这份恩我们记着!您一定要好好休养!”
33年“哑科”坚守:他替孩子“说话”,把心交给患儿
儿科是出了名的“哑科”,孩子不会说病痛,郑道海主任就成了他们的“传声筒”。“孩子不会表达,我们要替他们观察。”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33年来,他总用“摸脉搏”的方法细致守护孩子,带教年轻医生时也反复叮嘱:“多摸摸孩子的脉,指尖能摸到家长没说出口的话。”
作为科室主任,他更是把“家”安在了医院:每天提前10分钟到岗,推迟10分钟下班,处理疑难杂症、带教新人、应对突发状况,从不含糊。“儿科工作无小事,不能有半点马虎。”他是同事眼里的“严师”,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
“小孩是东边的太阳,我是西边的太阳。”郑道海主任常这样说。东边的太阳冉冉升起,装着每个家庭的希望;西边的太阳虽走过大半旅程,却把光和热全给了孩子。那20分钟里,他先把孩子从死神手里拽回来,才肯去急诊科就医——他的手,刚摸完患儿平稳的脉搏,就攥紧了自己疼痛的胸口;他的话,先确认了孩子的安全,才想起告知自己的病情。那20分钟,是医生与死神的赛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信仰的践行!
33年从医路,他用无数次“摸摸脉搏”的细心守护孩子,用“抢救完病号自行去急诊科”的坚韧扛起责任,把自己的半生岁月耗在儿科病房、门诊里;23年党龄,他用生死抉择,把“医者仁心”刻进了骨子里。当白衣化为铠甲时,他选择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患者。如今他躺在病床上,可那些被他摸过脉搏的孩子、被他护住的希望,早已把他的光,带到了更远的地方——那是比太阳更暖的,生命守护生命的温度。
精彩推荐
-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制造强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 李宝清深入确山县竹沟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参加活
- 把基层的“哨声”变成群众的“掌声”
- 王玲到正阳县调研
-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制造强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 驻马店日报社启动“星级报迷”寻访活动
- 国网正阳县供电公司供电服务到田间
- 手握本科学历,这些年轻人为何选择“反向深造
- 遂平:百亿食品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 国宝安家!子弹库战国帛书正式入藏湖南省博物
- 国开行河南分行发放2025年度首批生源地信用助
- 驻马店市书法名家大讲堂开讲
- 挣钱
- 平舆:善治繁花满城开
- 王玲到遂平县调研
- 驿城区:多元文旅业态点燃假日经济
- 市公交公司 “双节”期间输送乘客约139万人次
- 央企赋能 绘就新蔡乡村振兴新画卷
- 正阳县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 诗意与乡愁的双重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