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层的“哨声”变成群众的“掌声”
把基层的“哨声”变成群众的“掌声”
□ 刘 鹏 李丹丹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千斤乡杨高山村公路入口处的绿化带过于茂密形成了视觉盲区,给驾驶员带来安全隐患。网格员上报、乡镇“吹哨”后,新县交通运输局迅速响应,多部门现场协同研判,很快确定解决方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雅社区“吹哨”后,新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两周内为社区安装了20盏路灯,照亮居民夜间出行路。近日,媒体报道的这两则新闻生动反映了“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的“吹哨报到”机制给地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如何将“千条线”拧成“一股绳”?“吹哨报到”机制给出了有力答案。它通过打通属地和部门之间的条块壁垒、贯通责任链条,促进各方治理资源实现整合,推动治理方式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让基层工作运转更顺畅、响应更及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对我们“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出殷切嘱托,为我们深化“吹哨报到”机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吹哨报到”机制的核心点,在于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协同发力。一方面,基层治理遇到的很多问题涉及多部门,但个别部门职能定位不清、权责边界不明、“条”“块”关系不顺,面对复杂问题互相推诿扯皮、无法形成合力,导致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基层治理存在“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矛盾。正如一名街道干部所言:“我们最容易发现问题,但没有执法权;执法部门虽有执法权,但难以及时深入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权责不对等、资源不匹配的状况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吹哨报到”机制通过赋予基层“吹哨权”,压实部门“应哨”责任,有效打通了横向协作与纵向联动的通道,变“单打独斗”为“攥指成拳”,让基层治理效能在协同中倍增。
“吹哨报到”机制的生命力,在于精准对接需求、办好民生实事。基层治理的难点往往藏在群众家门口的“鸡毛蒜皮”中,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是关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大事”。只有让“哨声”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让“报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满意答卷,治理效能才能真正转化为群众认同。“吹哨报到”机制将“哨点”设在群众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将“哨声”对准治理最棘手环节,让“哨声”跟着问题走、围着难题响,推动诉求响应“零延迟”、问题解决“实打实”,实现“哨随事动、事随哨结”。
“吹哨报到”机制的可持续,在于强化制度保障、优化考评体系。落实“吹哨报到”机制,不仅要“有求必应”,而且要“应必有果”,既要明确“吹哨”的标准与范围、杜绝“为吹哨而吹哨”的形式主义,又要严格把关“哨件”质量,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制度,落实分级响应、限时办结、监督考核全链条工作机制,明确“吹什么、谁来接、怎么评”,以责任倒逼落实,以考评检验成效。从更深层次看,“吹哨报到”机制推动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它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干部服务群众的主动性,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一声“哨”响,反映的是诉求、凝聚的是合力;闻“哨”而动,解决的是问题、赢得的是民心。我们要继续用好“吹哨报到”机制这一有效抓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厚植为民情怀,着力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把基层的“哨声”变成群众的“掌声”,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基层力量。
精彩推荐
-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制造强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 李宝清深入确山县竹沟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参加活
- 王玲到正阳县调研
- 把基层的“哨声”变成群众的“掌声”
- 平舆:善治繁花满城开
- 驿城区:多元文旅业态点燃假日经济
- 王玲到遂平县调研
- 诗意与乡愁的双重奏鸣
- 杨志刚:用乡土智慧化解村民纠纷
- 市公交公司 “双节”期间输送乘客约139万人次
- 平舆 “两高”协同开新局
- 国铁武汉局驻马店车务段 “双节”期间发送旅
- 央企赋能 绘就新蔡乡村振兴新画卷
- 正阳县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 泌阳县颁发首张线上平台办理的“个转企”营业
- 岁稔年丰穰穰满家
- 新蔡县纪委监委创新“廉动力”赋能“软实力”
- 国网泌阳县供电公司上门“问诊”充电桩
- 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看见自己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精心部署 确保“双节”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