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善治繁花满城开
平舆:善治繁花满城开
本报记者 刘金霞 通讯员 屈 林
近日,在平舆县阳城镇刘寨村的藤编加工园,45岁的赵晶手指翻飞编织着收纳筐,竹篾碰撞声里藏着对好日子的期盼。“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送孩子上学、照顾老人都不耽误。”赵晶举着刚编好的筐子笑道。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软弱涣散村”,转机始于2022年平舆县推行的农村党建三级联动“双提升”工程。刘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化清指着墙上的产业规划图说:“我们现在有加工园、种植基地,邻里矛盾少了,人心齐了,党建工作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
网格深耕 让治理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这样的蜕变,正在平舆城乡铺展。县城华鼎小区,曾因管理混乱让居民头疼,如今每栋楼门口“网格党小组”的牌子成了“定心丸”。“以前车辆乱停乱放、垃圾堆没人管,现在党员网格员在群里问需求,志愿者帮老人买菜,业委会牵头改造健身区。”居民王阿姨说,傍晚散步时,经常能见到戴党员志愿者红袖章的身影,“有他们在,踏实!”
这背后,是平舆县对治理网格的精细重构:按照“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优化160个城市网格、3185个农村网格与5个专属网格,实现“多格合一”;8000多名党员下沉网格,把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治理有温度,发展才有速度。平舆县 将治 理成 效落脚于“共富”——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里,户外休闲用品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1%,产业产值达百亿元。东皇街道乡村振兴产业园的蔬菜大棚里,番茄挂满枝头,合作社负责人李刚对接电商平台:“产业园提供种苗技术,我们只管种,销路不用愁,去年带动周边200多户群众增收。”
目前,平舆县已建成41个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1373个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近10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从县城大产业到村里小作坊,党建引领的“三园”建设,正把“富民强县”蓝图变成家家户户的真实日子。
为民惠民 托起群众幸福“稳稳的底气”
基层治理的成色,往往在矛盾化解的速度与温度中显现。古槐街道小徐社区的冯合群对此深有感触:上月因栽种树木影响邻居采光引发纠纷,村委会仅用3天便高效化解。调解员不仅实地测量树距、计算光照时长,更创新提出错季种植方案——既保障了邻里的采光权益,又兼顾了绿化需求。如今,双方不仅冰释前嫌,更因共同养护树木成了默契的伙伴。
这得益于平舆县今年3月启动的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双百行动”——8000多名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每周三下沉基层,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安罗高速老王岗乡出口引线的破损路面,乡里排查后3天就修好了;东皇街道居民反映“买菜远”,社区很快协调出临时便民市场……“以前办事跑几趟,现在干部主动找上门,再小的事也有人管。”群众纷纷感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古槐街道城东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2岁的辛玉珍正和老姐妹一起包饺子:“我在这里能吃饭、能聊天,志愿者还帮剪指甲、量血压,比在家还舒心。”
今年以来,平舆县把实事办到群众急需处,在线培训1300名基层卫生员,让群众小病不出村;新增5300个公办学位,保障随迁子女享有同等教育机会;建成83个电动汽车充电桩、1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老有所养、行有所便的愿景照进现实。
秋风吹过平舆大地,乡村加工园的笑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暖意,都在诉说这座城的“善治密码”。
精彩推荐
- 平舆:善治繁花满城开
- 驿城区:多元文旅业态点燃假日经济
- 王玲到遂平县调研
- 正阳县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 国铁武汉局驻马店车务段 “双节”期间发送旅
- 诗意与乡愁的双重奏鸣
- 市公交公司 “双节”期间输送乘客约139万人次
- 泌阳县颁发首张线上平台办理的“个转企”营业
- 央企赋能 绘就新蔡乡村振兴新画卷
- 杨志刚:用乡土智慧化解村民纠纷
- 平舆 “两高”协同开新局
- 谭园村:“ 田间”产业解码“心间”治理
-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成“精神坐标”
- 国庆中秋假期驻马店文旅市场稳健运行
- 农业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 田原:三尺讲台育桃李 志愿服务暖人心
- 国网泌阳县供电公司上门“问诊”充电桩
- 新蔡县纪委监委创新“廉动力”赋能“软实力”
- 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看见自己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精心部署 确保“双节”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