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投稿
张富存
我第一次投稿,是在2003年。
那是个雪天。在家闲坐的我,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忽然心生灵感,有一种想要创作的冲动。
写的是我上大学时的红颜知己,一位因病早逝的女同学。从下雪的第一天开始,白天写,晚上写,半夜睡醒了只要有灵感也写,就这么写着悲着、悲着写着,泪水滴湿了稿纸也不顾。雪下了七天,我写了七天。等雪霁天晴时,文章也写完了,因为写的是大学生活,就给它起个名字:《青葱岁月》,数数,大概4000多字。我是第一次写稿子,也不知道写的属于什么体裁,说是小说吧,却是散文的形式;说是散文吧,却有小说的结构。管它呢,只要觉得能打动人就行。我心里这样想。
稿子写完了,总想给它找个归宿。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家乡的报纸更靠谱,于是就决定往《驻马店日报》投稿。
这是我初次投稿。那时候还没有微信,我就找来单位印制的信封,把自己心心念念写好的稿子,用正楷字体规规整整地誊写在稿纸上。为了方便沟通,我还在文末留下了联系方式,是邻居家的座机电话。一切准备停当,我才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里,然后贴上邮票,收信人地址仅写上《驻马店日报》编辑部收。怕别人看见了笑话,趁没人注意,我偷偷摸摸地把信件投进了邮筒里。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在盘算着稿件的运行情况:第一天该起邮了,第三天该到站了,第五天该分拣了,第十天该和编辑会面了,半个月后说不定就能收到编辑老师的回复了。可我左等右等,就是没有消息。慢慢地,我不平静的心又趋于平静了。
当我快把这件事情忘却时,没想到,命运之神垂青了我。大概是半个多月后的一天下午5时许,天还下着雪,我在家待着,突然听见邻居喊我去接电话。当时,我的心脏怦怦直跳,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蹦出来似的。我三步并作两步走,踏着雪,屏着呼吸,去接电话。电话那端说:“我是驻马店日报社的记者。你写的这篇文章转过来有些时日了,我先后读了不下5遍,每次读都让我感慨不已。概括起来说,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不失为一篇上乘之作。读你的文章,让我看到了你为人处事的态度和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我上大学时候的影子。只可惜,你写的是生活类题材,并且文字较长,不适合在党报党刊发表。但不发表并不代表不是好文章,建议你找一些青春类的杂志再投投试试。”驻马店日报社的记者末了说:“你文字功底扎实,又有写作天赋,未来可期。祝你在今后的文学创作道路上越走越宽。”我被驻马店日报社记者的热情所感动。不承想,自己牛刀小试,却得到了驻马店日报社记者如此高的褒奖和鼓励,让我飘飘然了好一阵子。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驻马店日报社记者身上,让我感受到了驻马店日报社的整体风貌。
受益于驻马店日报人的帮助,从此,我创作的笔再也没有停下。直至今日,我已与《驻马店日报》结下了相依二十载、发表作品50多篇的不解之缘。
精彩推荐
- 驿城区老年助餐服务彰显品牌效应
- 泌阳楚长城:一段尘封在历史烟云中的记忆
- 确山县:企业携手并进 产业向新而行
- 何文礼:为民路上永不停歇的“暖流”
-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主任会议召开
- 任芝铭:风雨百年路 赤诚爱国心
- “回家过节——西安狮吼·情系 樊粹庭”活动举
- 王富业重返部队分享为民初心
- 为揽客擅拆交通护栏 烧烤店老板被拘三日
- 驿城区纪委监委狠刹“升学宴”“谢师宴”歪风
- 故园的无花果
- “抗战英雄村”杨屯红色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
- “河南好人”刘永欣危急时刻冲在前
- 教育内容丰富多彩 忠诚担当铸魂育人
- 雪松社区:党建引领聚合力 绘就幸福新图景
- 社保卡遗失不用慌!补换流程来了
- 国产盾构携“产品生态圈”出海
- 热知识!你该怎么抓特务?国安部“保姆级教程
- 前7个月河南省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3.4%
- 看中医为何也要照B超、做CT?“望诊”融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