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评论别人的生活方式
石新宇
1923年1月,作家冰心的《繁星》出版,5月《春水》出版,获得茅盾的赞赏,但遭到梁实秋的批评。8月,冰心和梁实秋相识于赴美国学习的船上,冰心说她去学习文学,梁实秋说他去学文学批评。二人在美国相距较远,但常有联系。抗战时,二人在重庆,亦多有交往。1968年,在台湾的梁实秋误信冰心去世,即著文哀悼。1987年,梁实秋去世,冰心悲痛不已,写了两篇纪念文章。
冰心与林徽因是老乡,冰心的丈夫吴文藻与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是同学,按说二人关系应该很好,但二人结怨乃至绝交是文坛共知的事实。原来,冰心看不惯林徽因与几个男人的关系,明里暗里多有议论讽刺,特别是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普遍被认为是讽刺林徽因的。林徽因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看了小说后送给冰心一坛山西老陈醋,意指冰心说她办沙龙出风头是嫉妒。此后二人便无交往,且在各自给友人的信中,多有指责对方的言辞。
《繁星》出版时,冰心不满23周岁,当时茅盾是《小说月报》的主编,能够得到茅盾的赞赏,自然是有才情的。一般来说,年纪轻轻又才华横溢,是不容易接受批评的,特别是被比自己年龄小名气小的人批评,更不容易接受。当时梁实秋刚刚20周岁,还没发表过什么作品,但冰心不仅没有计较,还和梁实秋成了好朋友。为什么冰心能够接受梁实秋的批评而林徽因不能接受冰心的批评呢?是冰心胸怀开阔林徽因气量狭小,还是冰心言辞尖刻心怀嫉妒?应该都不是,因为没有其他事情证明林徽因气量狭小,冰心的语言确实有调侃讽刺的成分但并不尖刻,以冰心的才情的影响,在家里办个文艺沙龙的话,影响不会比林徽因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位本应该成为好朋友的才女互相攻击互不来往呢?笔者认为,主要不在批评本身而在批评的内容。梁实秋批评冰心的,是冰心的文学作品,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文学各有各的认识,不能说你的完全正确也不能说别人的完全错误,所以冰心能够接受梁实秋的批评。冰心批评林徽因的,是林徽因的生活方式,对生活方式的批评,往往被认为是对人品、修养的否定,而林徽因肯定对自己的人品、修养有充分的自信,所以她不能接受冰心的批评,况且这批评里不乏讽刺。
这就衍生出一个话题,那就是不要随便评论别人的生活方式。人生在世,有很多种活法,只要他的活法不违反法律,不违背道德,其他人都无权干涉。有人向往城市的繁华,有人喜欢农村的安静;有人愿意安居乐业恬淡度日,有人愿意闯荡江湖昼夜打拼;有人愿意以旅游充实生活,有人愿意以下棋愉悦身心。谁能说哪一种对哪一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认知和追求,你可以不理解、不接受,但没必要去说长道短。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不以自己的见解、认知和追求,去评论别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应有的修养,更是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精彩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 农行驻马店分行金融“活水”润泽小微企业
- 确山惨案:烽火岁月中的血泪记忆
- 驻马店发出公共机构节能节电倡议
- 驿城区: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
- 万金店镇织密夏季防溺水“安全网”
- 黄淮学院学子获第18届上青赛河南赛区一等奖
- 车站服务周到 老兵行礼致敬
- 河坞乡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贤回村兴产业
- 故园茄香
-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河南如何筑牢安全防
- 新生儿参保都有哪些福利?国家医保局解答
- 省总工会慰问组到我市走访慰问一线劳动者
- 文明花香淮河岸
-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暨道德模范和身边
- 忠诚战士孙石:在豫南成立新四军后防机关
- 建行驻马店分行构建金融宣教新格局 保障消费
- 市救助站多措并举开展专项救助行动
- 市安防办发布高温天气安全防范通知
- 郭七村:“椒”香飘满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