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熟了 栗农笑了
驻马店网讯(记者 郭建光)10月18日,随着树上最后一个栗包落地,确山县石滚河镇何大庙村前何庄的董彦红迎来又一个丰收季。
工人在冲洗板栗
“以前是栗子等人,现在是人等栗子。”董彦红解释道,石滚河镇的5.2万亩板栗林并非近些年才开始种植的,这从当地100多棵古栗林就能看出,这里种植板栗的历史非常悠久。只不过因为山高水长,道路狭窄,依靠肩挑手扛的过去,只能带着板栗到最近的集市出售,至于价格那是随行就市,每到板栗集中上市的时候价格十分便宜,真正是“栗贱伤农”。以至于很多板栗树种了砍,砍了种,成为栗农的心头痛。
如今,何大庙成了远近闻名的板栗之乡,尤其是出产的红油栗因其品质高被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后,何大庙的板栗成了“香饽饽”,根本不愁卖,外地商贩上门抢购,甚至是订单收购,“确山板栗成了栗农致富果”。
工人在搬运板栗
忙完了自家板栗,以每斤六元的价格出售给当地的板栗加工厂后,董彦红摇身一变成了板栗加工厂的工人。“我每天的活就是给板栗‘洗澡’,让品质差的板栗漂浮在水面,我把这些板栗剔除,让沉下来的好板栗送到板栗加工车间,进行脱壳处理。”
记者在加工车间看到,工人正在板栗脱壳机前忙碌,有的将板栗倒入加工口内,一排工人盯着传送带上的脱壳板栗进行挑拣,将残次板栗挑出来。包装环节就是把金灿灿的板栗肉进行真空包装。“脱壳板栗的附加值叠加,一公斤值好几十元,到了春季前更是供不应求,远销全国各地。”工人杨爱春是一名质检员,她干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发现问题立即指出。在这家板栗加工厂,何大庙前何庄的村民纷纷来客串临时工。“到了孩子放学时间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去接孩子,送完孩子顺便到这里忙活上几个小时。干活顾家两不误,一天还能赚个百十元的零花钱。”他们表示。
据“中国好人”、何大庙村党支部书记何文礼介绍,石滚河镇位于薄山水库上游,因远离市区,生态环境优越。这里盛产的“红油栗”“紫油栗”,以营养价值高、粉质细腻而享誉省内外。确山境内的红油栗在全国名优新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同类产品的最高奖——银质奖。2015年,红油栗被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确山古栗林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
精彩推荐
- 市政协五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召开
- 打好就业创业“组合拳” 绘就民生新画卷
- 汝南县: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 彭雪枫挥师东征
- 平舆县:文明新风入万家 移风易俗润民心
- 李屯镇:“产业兴农”的生动样板
- 统战星火耀竹沟
- 驻马店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新的社会阶
- 驻马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致广大市民的一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消除隐患保供电
- 泌阳县提升服务优环境
- 正阳:政协委员当主播 绘就助农好“丰”景
- 2025年全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光电射击锦标赛在
- 我市召开企业支持教育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
- 文明之花绽放赋能乡村振兴
- 张九英:孤胆除奸佞 忠勇赤子心
- 北湖荷色别样红
- “小车轮”跑出特色大产业
-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面向社会征集庆“八一”军民
- 市青少年宫拾月合唱团进京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