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星火耀竹沟
统战星火耀竹沟
本报记者王家恒 郑素强
在全民族抗战的烽火岁月中,竹沟这座豫南小镇,宛如一颗闪耀的红星,成为中原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1938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迁至竹沟,朱理治、陈少敏、彭雪枫等军政领导干部齐聚于此,竹沟迅速崛起为河南共产党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枢。
新四军第八团队东征后,竹沟设立留守处,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一个半公开的机关,天津、北京和开封、武汉等地的有志之士纷纷奔赴而来,竹沟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竹沟镇,是新四军教导总队的驻防地,外人都把此地视作为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我对它也有无限的憧憬,这次能有机会作一简单巡礼,心里异常兴奋。”从当时人们的描述中,足以看出竹沟的独特魅力与重要影响。
然而,竹沟所处环境极为复杂艰难。它身处国统区腹地,被国民党政权严密封锁,四周强敌环伺。国民党河南省党政机关近在咫尺,周边驻扎着汤恩伯、孙连仲等国民党部队,还有众多地方实力派如“泌阳王”王友梅、“自治领袖”别廷芳等拥兵自重,时刻威胁着竹沟的安全。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巩固和发展竹沟抗日战略基地成为当务之急。周恩来同志明确指示,要重视竹沟根据地,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中共河南省委迅速响应,成立中共河南省委统一战线委员会,由彭雪枫任主任、刘贯一任副主任。
为了尽快打开统战局面,彭雪枫主持召开了由豫南特委负责统战工作的有关同志和统战委员会组成的联席会议。他指出,豫南国民党驻军多为西北军旧部,与中央军矛盾重重,内部不乏爱国将领对蒋介石消极抗战不满;地方实力派各自为政、矛盾尖锐,这些都是开展统战工作的有利条件。
中共河南省委统一战线委员会明确以竹沟为中心,首先做好周边地区统战工作,重点针对国民党驻军和地方政府。内部细致分工,刘贯一负责西线,王恩九负责东线。在实际工作中,统战委员会灵活运用策略,与各方势力巧妙周旋。彭雪枫凭借西北军旧部关系,与进驻竹沟蓄意制造摩擦的国民党第188团团长夏华国真诚交流,追忆往事、畅谈抗日。最终,夏华国率部友好撤离,化解了一场危机。
为巩固竹沟根据地,彭雪枫决定争取盘踞宛西的“土皇帝”别廷芳。别廷芳时任宛属十三县民团司令,其势力在豫西南举足轻重。彭雪枫采取了三大策略——利用其叔父彭禹廷的关系,以八路军少将参谋处长身份致信别廷芳,奠定信任基础;派统战委员会副主任刘贯一持亲笔信赴内乡会谈,别廷芳不仅盛情接待,更为此前攻打共产党驻地道歉并归还物资;后续派出郭以青、袁宝华等再赴别廷芳部交涉,巩固合作意向。最终,别廷芳承诺“停止反共,永不反共”,并派兵驻防竹沟西部协防,协助新四军剿匪。此举化解了竹沟西线威胁,为华中抗日根据地开辟赢得宝贵时间。
泌阳劣绅王友梅独霸一方。为做通他的工作,彭雪枫只带一名警卫员亲赴泌阳争取王友梅。他同王友梅谈古论今,从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人的民族气节到抗战救国的策略,从唇亡齿寒的典故到一般的抗日道理。王友梅对彭雪枫早有所闻,佩服这位政治家的风度和雄辩之口才,双方谈话融洽。王友梅不但归还了此前抢走的物资,而且还主动支援粮食和枪支,为抗日统一战线做了有益的工作。
当顽固派虎视眈眈,当封锁线步步紧逼,正是统战工作为竹沟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正如时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危拱之所说:“在国民党政权严密封锁下,自己又无强大武装。竹沟的存在,全靠统战工作的开展与巩固。”这座被重兵围困的“小延安”,凭借统一战线的法宝,在国统区腹地顽强点燃了熊熊抗日烽火。
精彩推荐
- 市政协五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召开
- 打好就业创业“组合拳” 绘就民生新画卷
- 汝南县: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 李屯镇:“产业兴农”的生动样板
- 彭雪枫挥师东征
- 统战星火耀竹沟
- 平舆县:文明新风入万家 移风易俗润民心
- 驻马店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新的社会阶
- 驻马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致广大市民的一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消除隐患保供电
- 泌阳县提升服务优环境
- 文明之花绽放赋能乡村振兴
- 2025年全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光电射击锦标赛在
- 正阳:政协委员当主播 绘就助农好“丰”景
- 张九英:孤胆除奸佞 忠勇赤子心
- 北湖荷色别样红
- 我市召开企业支持教育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
- “小车轮”跑出特色大产业
- 市青少年宫拾月合唱团进京演出
-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面向社会征集庆“八一”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