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 王小莹
我这一生,好像都在等。
小时候,等放学的铃声,等妈妈唤我回家吃饭的炊烟。后来,等一封跨越千里的家书,等电话那头爸爸妈妈熟悉的乡音。如今,我等的是爸爸妈妈一句“好,我们过去”的承诺。这一等,便是18年。
那年暑假,我揣着盖了新房的欢喜回到老家,拉着妈妈的手,指着照片里宽敞的平房说:“妈妈,搬来我这吧,咱一家团圆。”
妈妈看着照片,眼里露出一丝欢喜,却没说话。爸爸笑着说:“不急,你们日子刚好些,我和你妈还能动,等你们把平房变成楼房再说。”
第二天上午,爸爸不知道从哪里起了一株银杏树苗,我陪着他一起把这株树苗栽在了屋角。那时的太阳刚刚升起,爸爸妈妈的笑容里满是硬朗,我便信了这个“等”,觉得时光漫长,有的是机会。
这一等,就等来了孩子上中学。每一次回乡,屋角的银杏树都高些,我也总旧事重提,爸爸总能找出新的理由:“等孩子上了大学,我们再去。”
我看着爸爸眼角渐渐堆起的皱纹,看着妈妈鬓角悄悄冒出的白发,心里掠过一丝慌乱,却又被他们“还硬朗”的话安抚下去。我想,是啊,再等等,等日子更好些,爸爸妈妈过来会舒心一点儿。
孩子考上大学那天,我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语气里满是期待:“爸,妈,孩子上大学了,你们该过来了吧?”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爸爸的声音有些沙哑:“孩子上大学花费更大,等孩子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我们再过去享清福。”
我握着电话,忽然发现,这些年的“等”,像一张细密的网,把我和爸爸妈妈隔在了时光的两岸。我在城市小院里盼着,他们在老家的老屋里守着,我们都在等,却好像等的不是同一个明天。
后来,儿女羽翼渐丰、渐行渐远,在不同的城市里为生活打拼。我看着他们忙碌的背影,忽然想起当年的自己——也是这样,一头扎进自己的日子里,以为把日子过好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交代。
可每次跟儿女通电话,挂了线总会想起爸爸妈妈,想起屋角那棵该长得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想起我提了一次又一次的邀约和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再等等”。我开始怕,怕我像当年忽略自己的疲惫一样,忽略了爸爸妈妈悄悄老去的痕迹。
今年初,妈妈突然病倒,糖尿病并发症让她偏瘫卧床。我连夜赶回老家,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妈妈,看着爸爸一夜苍老的模样,红着眼眶再次恳求:“爸爸,别等了,跟我走吧,让我来照顾你们。”爸爸缓缓点头答应,可又补充一句:“你妈这种情况听说能申请低保,等低保申请下来我们再过去。”
如今,从今年初妈妈住院到现在,我还在等。我从青丝如瀑等到华发丛生,这“等”也让爸爸妈妈从壮年步入耄耋。
时光刮成四季的风,18年了,可它谁也没有等。
精彩推荐
- 第27届中国农加会打造农产品加工“智慧盛宴”
- 正阳:传统鸭蛋成百姓致富“金蛋”
- 心智障碍青年“解锁”职业初体验
- 驻马店“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 田园初冬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2025河南企业100强榜单发布 驻马店多家企业上
- 泌阳县纪委监委“监督+服务”护航企业发展
- 我市举行2025年老年人气排球交流活动
- 救助站暖心护送 俩少年平安返乡
- 李灵珍:纳税人的需要就是努力的方向
- 出租车街头起火 公交车长忙扑救
- 奋力推动“制造强市”向“智造强市”壮阔行进
- 我市收听收看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 一颗金针菇的“工业革命”
- 一人革命全家支持 铁骨铮铮赤胆忠心
- 聚力污染防治攻坚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 泌阳县: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赋能企业全周期成
- 两年一次!医保“打包付费”将实行动态调整
- 2025年峨眉传奇・传奇少年驻马店站海选赛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