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解码市第二人民医院系统化赋能基层“心”治理

解码市第二人民医院系统化赋能基层“心”治理

“ 医教协同”呵护“心灵之灯”

本报记者 滑清泉 杨 森 谭 啸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初升的太阳,富有朝气、充满希望。然而,现实成长的烦恼常常如影随形,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网络依赖、迷茫情绪……这些困惑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演变成无形的心理枷锁。

身随心动,行由心生。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既是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答题。近年来,市第二人民医院创新医教协同服务模式,把专业心理智慧融入教育日常,着力构建家校共育、医校协同的心理育人体系,全链条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努力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心”力量。

从“心”启航,向阳而生。心理健康问题,“防”比“治”更重要。

走进该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一场特殊的沙盘游戏已经开始,心理治疗师和孩子们正在进行无声的心灵对话。“沙盘就像‘心灵的镜子’。孩子随手摆放的沙子、水、玩具等,都是潜意识的直观投射。”该中心主任王春芳说,以沙盘为媒介,走进孩子的心灵天地,能够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风险,可以针对性给予指导和干预。

“12356,没‘4’解心事!”该院开通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9名心理专家提供24小时紧急心理疏导服务,随时随地为孩子提供专业心理支持。

该院还创新开发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提供线上测评、在线咨询、即时倾诉、心理课程、线下预约、心理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全方位筑牢心理健康“防护网”。

医校联手,协同育“心”。校园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我们联合多所大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形式、精湛的专业力量,为青春成长注入‘心’力量。”该院党委书记贾守峰说。

随着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一个个心理健康辅导站成了校园里的“心灵驿站”。一场场心理健康主题研学浸润师生心田,一堂堂心理健康科普课程启迪孩子心灵……心理专家站上讲台、走进学生,针对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压力疏解、学习困扰等实时热点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无缝衔接校园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显著提升校园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家院互动,“心”安气顺。家庭作为孩子温暖的港湾,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土壤”。

然而,家长的漠视可能为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针对此类问题,该院创新开展“学生家长赋能计划”,定期举办“职工心理大课堂”专题讲座、公益咨询、亲子拓展训练等活动,指导家长科学应对亲子冲突、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增进亲子关系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针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该院以家庭为单元入手,通过系统式家庭治疗,探索化解隐藏在家庭里的问题根源,帮助家庭恢复和谐与幸福,从而矫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修好师“心”,引路润心。教师是孩子成长的灯塔,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教师的心理素养不足、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到孩子。连续7年,该院作为河南省教育厅“双师型”教师心理咨询专业实践基地,承担心理咨询实践实训任务,形成了成熟完善的实训模式和课程体系。通过教师压力管理、学生心理问题识别、职业倦怠干预、沟通技巧指导等专项培训赋能,2000多名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咨询能力全面提升,干劲满满地回到讲台,继续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领航。

有心理困扰并不可怕,早期干预、及时治疗是关键。

该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为有心理压力的青少年提供多元化治疗方案,包括心理量表测评、精神压力测试、沙盘治疗、家庭治疗、心理咨询及治疗、催眠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以专业力量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让心理健康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我们责无旁贷。”贾守峰坚定地说,“我们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用心履职尽责,以‘心动力’为学生赋志、为家长赋情、为教师赋能,让成长之路‘心’光灿烂,让心灵之花向阳而生。”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