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实推进“乡村著名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
我市扎实推进“乡村著名行动”
本报讯(记者 李 杨 通讯员 边素瑶 倪瑞星)“自从我家种植园上图地名兴趣点后,外地来买桃子的人越来越多了。”近日,汝南县一名冬桃种植农户高兴地说。据了解,乡村地名管理不仅是乡村治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河南省关于地名管理工作部署,以“乡村著名行动”为抓手,系统推进乡村地名管理与服务创新,着力解决乡村“有地无名、有名不规范”等问题,全面提升地名服务水平和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我市高度重视乡村地名管理工作,制订了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明确乡村地名命名、更名、采集、上图等环节的标准与程序。同时,通过摸底排查、群众座谈、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等环节,确保命名工作科学民主、规范透明。在命名过程中,市民政部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历史资源,推动地名与乡村文化深度融合。一方面采用“村名+序列号”“村名+方位”等标准化命名方式,确保名称整齐规范;另一方面融入历史典故、产业特色和美好寓意,增强地名的文化认同感。例如,汝南县三桥镇恢复“京汉古巷”古道名称,罗店镇李岗村以荷花产业为主题命名青莲路、荷美路,部分村庄道路以康乐、寿兴等吉祥词命名,既体现规范性,又彰显文化特色。
我市积极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以“智慧门牌”为载体,推动地名服务数字化升级。全市新设置乡村地名标志智慧门牌,嵌入二维码功能,群众扫码即可获取电子地图、文化故事、交通指引等信息。汝南县作为试点,率先建成全县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库,完成主城区和三桥镇数字门牌平台搭建,安装智慧门牌814块,实现一村一图、一户一牌,有效支撑快递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
我市通过开展“地名文化进村社”“地名故事宣讲”等活动,发放地名图书,利用文化墙、新媒体等载体广泛宣传地名文化。新蔡县开展地名文化义演,设计文化宣传栏,展示文庙、仁义巷等历史地名,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此外,积极申报地名文化遗产,汝南县金铺镇、留盆镇、梁祝镇北马乡、三桥镇仁义井等获评首批河南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新蔡县佛阁寺镇和李桥回族镇葛陵获评第二批河南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有效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
我市通过系统推进乡村道路命名与管理,不仅有效解决了乡村地名不规范、服务不精准等问题,还探索一条“地名+文化”“地名+产业”“地名+智慧服务”的创新路径。据介绍,我市民政部门将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进一步织密乡村地名网络,规范地名使用,提升地名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精彩推荐
- 2025年河南省工业设计大赛·城市行启动
-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二次主任会议召开
- 《驻马店日报》创刊40周年史料与故事征集启事
- 前三季度驻马店外贸“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
- 汇聚志愿之光 点亮文明之城
- 国画作品《铁血英魂》捐赠仪式在杨靖宇将军纪
- 李灵珍:纳税人的需要就是努力的方向
- 前三季度驻马店外贸“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
- 市市场监管局打好服务“组合拳” 持续优化营
- 平舆县卫健体委“舞”力全开展风采 乐享健康
- 同比增长3.6% 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平
- 最低4折!1300余趟动车组列车票价优惠力度加
- 红利持续释放 今年前9个月河南对拉美进出口增
- 我市扎实推进“乡村著名行动”
- 正阳县:搭建就业“暖心桥” 照亮民生“幸福
- 故园悠思
- 锚定全年经济目标 多地明确四季度“冲刺方案
- 第一观察|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海南自贸港建设新
- AI集中上岗 今年“双十一”智能购物成新亮点
- 酒店线上预订乱象:高级会员订比普通会员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