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驻马店文旅强市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文旅强市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公共文化润民心 乡村旅游促振兴
本报讯(记者 王晓晶)10月24日,驻马店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举行,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期间驻马店市系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旅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现代体系更加完善。“十四五”期间,驻马店市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目前,全市拥有公共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乡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4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2894个,打通了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打造了“天中舞起来、唱起来、奏起来”等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并围绕河南省“豫出彩·一起来”惠民文化系列活动,举办了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选拔赛、群众合唱、广场舞展演、“咱村有戏”优秀作品展、“四季村晚”等活动,多个节目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彰显活力。全市已建成城市书房68座、村史馆超100家,其中遂平县1955工业文化创意园、西平县皮庄和美乡村文化合作社入围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天中智慧夜校”成为文化新风尚。夜校课程涵盖传统书法与短视频制作等19个门类,形成了“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新生活方式。据统计,仅2024年,全市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培训317场次、举办“四季村晚”“咱村有戏”等活动229场次,市民夜校开设135个课时,受益群众超500万人次。
“戏曲进乡村”超量推进。为解决基层群众看戏难问题,驻马店市政府连续将“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列入全市十大民生实事,每年承诺完成1250场。在此政策的推动下,全市各级院团年均实际开展戏曲下乡演出2300多场,远超预定目标,年均受益群众200多万人次,让广大乡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大餐。
文艺院团影响力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市成功承办了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黄河戏剧节这一省级重要戏剧盛会,为全省戏剧交流搭建了高端平台。豫剧《嫘祖》《杨靖宇》《花媚娘》《舆乡妹子》等作品分别荣获最佳剧目、最佳编剧等核心奖项。在竞争激烈的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活动中,驻马店市演艺中心、上蔡县俊英豫剧团有限公司、正阳县便民豫剧团有限公司创排的剧目,分别荣获河南文华大奖和河南文华优秀剧目奖,展现了我市艺术创作的雄厚实力。
文旅市场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安全底线持续筑牢。“十四五”期间驻马店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规案件,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同时,创新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利用全国信用管理系统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实施差异化监管: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并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形成了强大的市场震慑力。全面应用全国文化和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对旅游团队从审批到行程结束的全过程、电子化、可追溯管理,监管效率与精准度大幅提升。此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在线旅游产品价格、游客评价及网络舆情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标志着市场治理模式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关键性转变。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丰硕,非遗焕发新生机。“十四五”期间,通过对272处新石器至商周遗址的系统调查,一系列关键发现填补了区域文明起源研究的空白。其中,西平丁寨商周之际墓地的发掘入选“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实现我市在该权威奖项上零的突破。全市争取上级资金4946万元,累计实施文物保护项目32个,新增省级以上文保单位9处。通过全面实施“考古前置”,配合基建完成考古勘探面积734万平方米,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共赢。全市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已达3746处。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增至14家,新增4家国家二、三级博物馆,馆藏文物“活”了起来。其中,“蔡国六百年”专题展入选2025年度国家文物局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策展能力得到提升。同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扎实推进,15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0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列入省级名录,推出的红色主题游径成为文旅融合的新亮点。国家级非遗“确山打铁花”不仅走向全国成为现象级文旅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更于2025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向全世界展现了非遗的震撼魅力。麦草画、小磨香油、王守义十三香、余氏钩编等各级非遗项目开发文旅商品,成功将传统技艺转化为一批畅销国内外的特色“伴手礼”,实现了“保护传承”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探索出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乡村旅游结硕果,品牌引领农户吃上“旅游饭”。“十四五”以来,驻马店市依托丰富的农业与文化资源,将乡村旅游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与模式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科学规划引领发展。市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规划,构建“三带三片区”发展格局,系统指导全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8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1个、“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10个,形成了如确山留庄稻田公园、平舆蓝天芝麻小镇等一批精品旅游园区,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创新模式带动增收。通过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积极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景区+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双带双加”发展模式,有效调动了农民参与积极性。一大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企业用工、自主经营等方式融入文旅产业链,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增收致富,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我市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随着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入实施,驻马店丰厚的文旅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领跑新时代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赛道。
精彩推荐
- 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小麦晚播应对指南
- 五届市委第十一轮第二批次巡察各巡察组完成进
- 驻马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 同比增
-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共筑乡村振兴幸福家
- 应对湿涝晚播 河南有“技”可施
- 注意!2025年度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公布
- 遂平县纪委监委立体监督培沃土 滋养道地药材
- 2025驻马店市第一届民间艺术与生活美学展开展
- 河南2025级新生大数据新鲜出炉
- 我国再添17项新职业——从新职业透视经济新活
- 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狂犬病预防暴露处置门
- 黄淮学院3个研究生工作站获批
- 我市发布9月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报告
- 2025(第十一届)黄河戏剧节圆满闭幕
- 驻马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 确山县 农文旅融合奏响“两山”理念交响曲
- 社保卡遗失不用慌!补换流程来了
- 革命先驱王景瑞:矢志不渝跟党走
- 河南省成功发行政府债券293.38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