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杨靖宇将军铁血抗战精神闪耀伟大时代光芒

战旗漫卷壮山河 薪火相传励后人

——杨靖宇将军铁血抗战精神闪耀伟大时代光芒

记者 张 锟

9月3日,天安门广场盛大阅兵仪式上,“杨靖宇支队”战旗迎风飘扬。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

9月14日,吉林省隆重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仪式。 (资料图片)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塔。(资料图片)

铁流滚滚,战旗猎猎。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中,由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承载着历史荣光浩荡而来。其中,“杨靖宇支队”战旗被镜头长时间定格。

那一刻,屏幕前的无数河南人、吉林人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截屏,记录下这令人动容的瞬间。河南是杨靖宇将军的故乡,吉林是他浴血奋战的热土,这面战旗不仅连接着两地的红色记忆,更凝聚着全国人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缅怀。

“杨靖宇支队”战旗的背后,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抗争史。它承载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14年冰天雪地、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历程,凝结着东北抗联将士“忠诚于党、勇赴国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所蕴含的坚定信仰、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至今仍闪耀着时代光芒。

9月14日,这面英雄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不朽的旗帜,跨越1700多公里山河,从部队驻地河南回到东北抗联的创建地吉林,完成了又一次意义非凡的回家之旅。

吉林人民选择这一天,以最高礼遇迎接战旗荣归故里,正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14年。

白山黑水铸英魂 钢铁战士垂青史

要读懂“杨靖宇支队”战旗的重量,必先回望其精神源头——杨靖宇将军的一生。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小经受磨难,学生时代接受进步思想,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青年时期,他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河南首个县级革命政权,后又参与组织确山起义,打响河南党组织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1929年春,杨靖宇受党组织派遣赴东北开展革命。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占中国东北。1932年秋,满洲省委派其到南满组织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创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2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成为东北抗日武装的核心领导人。

东北抗联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独当一面、影响全局的重要抗日武装,经历了最为漫长、最为悲壮的14年抗日斗争。杨靖宇率部在深山密林中建立众多密营,在冰天雪地中与敌周旋,牵制和消耗大量日寇兵力,破坏其“统治东北、进兵中原”的侵略企图,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

据吉林省档案馆公布的24件杨靖宇牺牲前百日战斗档案,在1939年10月下旬到他牺牲的100多天里,杨靖宇与日伪军作战达47次。1940年2月23日,在最后一次与敌人的战斗中,完全断粮6天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5岁。

杨靖宇的光辉业绩和突出贡献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认可。1941年10月,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在延安召开。在东北抗日联军已与外界基本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杨靖宇仍被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推选为东方反法西斯大会名誉主席团委员,与毛泽东、朱德一起代表中国共产党入选,足见杨靖宇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巨大国际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其事迹震撼人心。”2020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这样评价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

热血铸就英雄师 强军路上当先锋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率余部继续战斗,部分人员以各种身份隐蔽下来,保存革命火种。全民族抗战胜利后,在吉林通化的杨靖宇将军原部40多人将200多名煤矿工人武装起来,组成了一支革命队伍。

1945年10月,这支队伍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山东6师18团3营等部合编为“通化支队”。“通化支队”继承东北抗联英勇顽强、爱护民众的光荣传统,深受群众拥护。

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杨靖宇精神,1946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将“通化支队”正式命名为“杨靖宇支队”。

从此,这支英雄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在剿匪斗争、四保临江、辽沈战役等重大军事行动中屡建奇功。历经13次转隶、18次改编,部队始终保留建制和称号,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被誉为“永不消失的部队”。

近年来,“杨靖宇支队”官兵始终保持冲锋姿态,成功实现了从传统装甲部队向多兵种协同的重装合成部队转型。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部队先后参加长江抗洪、汶川抗震、海外维和等重大任务,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师旅团级单位党委”“军事训练先进旅”。

九十余载烽火岁月,这支穿越白山黑水的部队始终铭记先烈遗志,赓续东北抗联血脉。杨靖宇将军亲自写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成为部队执行重大任务前必唱的旋律,激励着官兵带着先辈的荣光去迎接新的胜利。

战旗荣归启新程 红色基因永流传

9月14日8时30分,载着战旗的航班平稳降落在吉林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在隆重的迎接仪式上,“杨靖宇支队”所在部队官兵庄严护送战旗步下舷梯,完成了跨越山河的荣归之旅。

在中共吉林省委院内,45名礼兵威严肃立,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学生代表整齐列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迎接战旗。礼兵高擎战旗迎风挥舞,“杨靖宇支队”5个金色大字闪耀夺目。3面战旗分别被护送至中共吉林省委主楼、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和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作为永久陈列。

“致敬英雄战旗!”

“吾辈当自强!”

“继承先烈遗志,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

“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全国民众通过直播共同见证这一历史瞬间,并纷纷在社交平台留言。

“看到‘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作为驻马店人太激动了!杨靖宇将军是我们家乡引以为傲的民族英雄,这面战旗不仅镌刻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无上荣光,更肩负着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雄精神的时代使命。”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讲解员高岩表示,我今后将会用更饱满的热情、更生动的讲述,把将军的英雄事迹讲给更多人听,让将军的崇高精神永续传承、发扬光大。

战旗,是血脉传承,更是使命赓续。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从血脉相承中激扬奋进力量

记者 张遥驼

秋日天中,长风浩荡。9月16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驻马店高铁西站广场,一排排身着迷彩服、胸戴大红花的新兵英姿勃勃、斗志昂扬,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怀着报效祖国的壮志,即将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

9月16日,驻马店市举行2025年下半年入伍新兵欢送仪式。记者 张 锟 摄

九三大阅兵后,杨靖宇精神感召着年轻一辈,参军报国成为一股热潮。“从小听着杨靖宇将军的故事长大,役前教育也是参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能够追随将军的足迹参军报国,是我最大的光荣。”来自确山县的新兵李嘉豪道出了所有入伍青年的心声。

红红赤子心,殷殷报国情,亦如青年杨靖宇怀揣信念奔赴白山黑水的壮志豪情。作为杨靖宇将军的故乡,这位民族英雄用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如熊熊燃烧的火炬,指引着家乡人民砥砺前行、开拓进取,这片英雄的土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精神的火炬,在少年心中生根,化作“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乒乓的冲锋陷阵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2025年《开学第一课》,确山县靖宇小学操场上,一如既往传唱英雄的歌谣。作为杨靖宇将军的母校,靖宇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从不是生硬的历史知识,而是可感、可学、可追的精神标杆。新生列队在杨靖宇将军雕像前,听校长讲述那段烽火岁月,感触杨靖宇将军“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家国情怀,红色种子正在孩童心中生根发芽。

“杨靖宇将军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更让我骄傲的是,我和杨靖宇爷爷是校友。”在靖宇小学杨靖宇将军事迹陈列馆内,9岁的小讲解员屈铭泽正流利地向新生讲述将军生平,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坚毅,“当我们遇到难题想放弃时,就想杨靖宇爷爷在冰天雪地里都不放弃,我们也不能放弃,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精神的传承在一代代学子手中传递,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精神的火炬,铸就铁血忠魂,化作强军兴军的磅礴伟力。驻马店作为革命老区、兵员大市,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已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份荣光的背后,是对杨靖宇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每年新兵入伍季,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里都会迎来役前教育“实景课堂”,帮助准新兵坚定理想信念,扣好军旅生涯“第一粒扣子”,这是驻马店的独特仪式,更是对杨靖宇精神最鲜活的传承。作为兵员大市,不仅每年输送千余名优质兵员,还全方位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延续着当年家乡人民支援东北抗联的热忱,极大激发了广大官兵磨炼顽强意志、献身国防事业的豪情壮志。

精神的火炬,融入青春血脉,化作服务家乡的实际行动。“受家乡红色氛围耳濡目染,大学期间又收听杨靖宇将军主题宣讲报告,同学们知道我来自将军故乡后,眼里满是敬佩与好奇,更加坚定了我立志报国的信念,在大学期间报名参军了,渴望像杨靖宇将军一样守护家国安宁。”退役军人、青年创业代表牛超表示,“家乡人民更要当好杨靖宇精神的传承人,守好脚下的土地,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精神的火炬,在血脉相承中流淌,化作激励前行的强大动力。当“杨靖宇支队”战旗飘扬阅兵场时,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抚摸着一块珍贵的桦树皮,感受着先烈们的热血与牺牲。这块来自杨靖宇将军牺牲地的桦树皮,承载着“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的九字家风。自退休后,他经常走进校园,用祖父的英雄故事勉励青年学子。“将用东北抗联精神激励更多中华儿女,更好地讲好东北抗联精神、讲好靖宇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马继志说。

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杨靖宇将军曾孙马铖明受邀参加阅兵仪式,令他心潮澎湃、倍感自豪。他表示,现在祖国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将传承好精神财富,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好事。

英雄的故事在网络空间引发全民共鸣。抖音#杨靖宇将军#话题下,网友的评论充满温情与力量。8月13日,河南日报官方抖音号分享的“杨靖宇将军故居”,引发网友纷纷留言“民族的脊梁,驻马店人民的骄傲”“我们的胜利硕果累累,英雄的精神后继有人”,在缅怀先烈中汲取前进的力量;8月31日晚,央视《开学第一课》讲述杨靖宇牺牲场景,激发网友强烈爱国共鸣,直播间里“缅怀先烈,吾辈自强”“致敬英雄,铮铮铁骨”留言持续刷屏;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驻马店日报《给1937年先辈的信》栏目吸引全市青少年、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家乡人民纷纷写信告慰先烈家乡发展变化,引发“今昔对比”热议,形成了“全民缅怀、全民传承”的浓厚氛围。

从校园里的稚嫩声音到军营中的铿锵誓言、从青年的躬身实践到网友的真情留言,天中儿女正以各种方式传承着杨靖宇精神。这颗精神的种子,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现代化驻马店建设的强大动力,激励着天中儿女在新征程上不断谱写崭新篇章。

策 划:郑 刚 王振江 统 筹:刘华山 刘 鹏

资料来源: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