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一场跨越时空的保种接力

“三白一黑”泌阳驴 几代守护“传家宝”

一场跨越时空的保种接力

本报记者 王振江 郭建光 王 欢

“泥泞的骡子、雪里马、土路上的大叫驴。”这一广泛流传于泌阳一带的民谚,勾勒出骡子、马与泌阳驴的典型形象。作为泌阳自然孕育的优良品种泌阳驴,曾以“三白缎子黑”闻名全国,一度出口创汇、登上课本。

新中国成立初,南阳地区畜牧工作站对畜禽产区进行调研,将泌阳产的驴统称为泌阳驴。1957年,河南省农业厅在泌阳县建立了泌阳驴场,并划定泌阳驴选育区。泌阳县各乡镇都有配种站,还经常举办泌阳种公驴比赛会,从而使泌阳驴这一优良品种得以大量繁衍。

1959年,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学院、河南农业科学院组织家畜地方品种调查,因泌阳是“三白驴”原产地,首次正式命名泌阳驴。

对泌阳驴的关注,官方从未懈怠过。河南省农业厅和泌阳县农牧局、河南农学院和泌阳县农牧局,以及泌阳县于1963年、1965年、1975年先后对泌阳驴进行过仔细摸排,掌握了种群数量。

1980年,泌阳县在对泌阳驴调查中发现,泌阳驴种群下降到1949年的水平。20世纪90年代,泌阳驴不再是农户饲养的首选,纯种泌阳驴日渐减少,2006年全县有5000头,并且有逐年锐减的态势,如果不及时予以保护,极有可能濒临消亡。

得天独厚:好山好水哺育出泌阳驴

“堪慕年年资灌溉,惠泽还流泌水馨。”发端于白云山南麓的泌水,经泌阳县城,向西汇入唐河,最终经长江奔入大海。位于南阳盆地边缘的泌阳县山水相依,自古以来就是大型畜牧的天然牧场。“长颊广额,长耳,修尾,夜鸣应更。性善驮负,有褐色白斑数色,驴胪也,胪腹前也。马力在膊,驴力在胪也。”这是康熙三十四年《泌阳县旧志》里关于泌阳驴的最早记载。

田间耕耙、短途拉载、妇幼乘骑、拉磨压场,都离不了驴。一头驴一天可以播种15亩地,用驴拉耧效率比牛快一倍。驴可以驮150公斤的货物,每天可以行四五十公里,翻山越岭不在话下。泌阳驴满身的缎子黑,膘肥体壮,适应性强,耐粗饲,尤其是抗病能力强,故有“铁驴”之称。泌阳驴是聪明胆小的家畜,喜欢干燥的环境,耐热。

“我们对泌阳驴的选育标准要求全身结构匀称,要有精神。”作为一直关注泌阳驴的全国人大代表、泌阳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夏南牛协会会长祁兴磊不仅是培育牛的专家,也是当地研究泌阳驴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

他介绍,经过漫长的民间自发选育,泌阳驴有了典型的评判标准:“三白一黑”。

“三白”即粉鼻、粉眼、白肚皮,“一黑”即全身大部分黑色、似锦缎。泌阳驴毛色一致,在这一标准下还分一等色缎子黑、二等色墨黑、三等色苍头黑。驴的头形状分为方头、线头和肉头,以方头为最好。眼睛要大而饱满,眼球发蓝色为正常,黑色性笨,白眼球怕见雪。耳朵薄而大,直立似竹签,耳朵耷拉的“扁担耳”不佳。颈分细颈、虎颈和囊颈,公驴以虎颈为好,忌“螳螂脖”。

谈起泌阳驴,祁兴磊如数家珍,这源于他多年的下乡经历,在普查当地大型家畜中,泌阳驴也是他和团队普查的对象。“前裆是一斗,后裆是一手。”标准的泌阳驴前胸要有一斗,背要直而宽,腰短硬,就是俗称的“长牛、短马、一鞍驴”。

为提高泌阳驴质量,从1956年开始,该县连续多年举办种驴比赛会,1958年、1964年、1965年、1967年、1973年、1981年的规模较大,参赛的泌阳驴最多。历任泌阳县委书记、县长都到会讲话,并给配种员发奖、戴红花。比赛结束后由饲养员牵着种公驴到县城大街游行。1973年的游行中,泌阳县农业局副局长杨天顺牵着种公驴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围观群众掌声不断,随后而行的配种员、饲养员备受鼓舞。上下一致的关注,客观上有利于泌阳驴的良性发展。

一份坚守:粗糙大手接过保种任务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植物学家钟扬坚守一生的信念,同样也是无数坚守在畜禽资源一线、呵护畜禽“良种”的基层工作者心之所向。

1957年,泌阳县在贾楼乡曾沟村建立了泌阳县曾沟牧场,5年后改为泌阳驴良种繁育场。64岁的马国芳16岁就在这里当技术员,是泌阳驴的见证者,一干就是40多年。

“泌阳驴体格大、不挑食,从出生打个破伤风针后几乎不得病。难点就是繁殖慢,一年多一个崽,三年才出栏。”马国芳告诉记者,“要不是保种场,纯种的泌阳驴可能就没有了。”

88岁的马玉功是马国芳的父亲,毕业于百泉农业专科学校,20世纪60年代从洛阳市宜阳县来到曾沟牧场工作至退休。在父亲的影响下,马国芳大半生与泌阳驴打交道,是真正的“子承父业”。

为进一步保护泌阳驴这一优良品种,2006年下半年,泌阳县在焦竹园建设泌阳驴保种场。2008年7月,农业部为这里授牌“国家级泌阳驴保种场”,编号为C4105003。

作为一直从事畜牧工作的祁兴山,2012年接过保种任务成为保种场场长。从此以后,挽救、发展、壮大泌阳驴的任务,就压到祁兴山等人身上。

祁兴山之所以接过这个接力棒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他还是中国首个肉牛新品种——夏南牛培育项目的中坚力量,所在的泌阳羊册家畜改良站是夏南牛的核心育种基地。在他指导下,泌阳县肉牛人工授精站点发展到100多个。正是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对畜牧工作发自心底的热爱,让祁兴山自觉挑起了泌阳驴种质资源保护的重担。

2007年6月15日,在夏南牛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认定、成为全世界第73个肉牛品种之后,祁兴山工作的主战场也由夏南牛转向泌阳驴。

这一过程,他的大哥、被誉为“夏南牛之父”的祁兴磊成为祁兴山事业上的引路人。“当时我哥在基层调研中逐渐发现泌阳驴的品种保护刻不容缓。他在征求多方意见后找到我,建议我一辈子要干一件有意义的事,决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种驴资源到我们这一代消失!”祁兴山告诉记者。

原本,培育夏南牛21年的漫长历程已将包括祁兴山在内的一干人折腾得筋疲力尽,都急切想着从乡镇返城。面对这样一个新使命,祁兴山也有过短暂犹豫,但还是接过了这个被其他同行认为是“烫手山芋”的棘手任务,开始了又一场漫长保种赛道上的“马拉松”。

曾经,泌阳驴广泛分布于泌阳、唐河、社旗、方城等县。“种公驴四肢站立如柱,蹄平放稳如斗;嘶鸣连叫八声,洪亮有力有精神。”祁兴山在与泌阳驴的接触中越来越感受到,这一地方品种是当地群众一代代选育的结晶,决不能任其自生自灭。

在原泌阳县畜牧局的指导下,成立了兴盛泌阳驴种业有限公司,当初的养殖地点在焦竹园。后来,羊册家畜改良站完成了夏南牛繁育任务后,夏南牛迁入新基地,泌阳驴随之正式迁入羊册。从此,那里成为泌阳驴繁育基地之一,也成了纯种泌阳驴保护的最后关口。

正是祁兴山等人的自觉担当,2014年,泌阳驴被纳入国家畜禽保护名录,进入国家畜禽基因库。这为确保泌阳驴在漫漫时空始终“行走”在广阔天地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份责任:种驴住上了“豪华套房”

“羊吃回头草,牛吃一嘴咬,驴吃磨牙草。”4月初,泌阳县羊册镇的国家泌阳驴保种场内,处于发情期的种公驴进入紧张繁育期,74岁的饲养员刘国周一边观察着这些驴,一边把花生秸秆投放到食槽内。

2004年起,刘国周与郑五头被泌阳县畜牧局聘为饲养员,如今,已过了21个年头。他们一有时间就走村入户,从当地群众那里学习饲养经验,下午喂一次、晚饭后喂一次、临睡前再喂一次。每次喂完,都到夜晚10时许了,如果遇到母驴生产,几乎是一夜不睡。

2023年,正因多年一线的育种保种实绩,祁兴山兼任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长期的基层奔波,时不时外出参加科研会议,常常忙得连轴转。他说:“为啥我愿意在农村,守在泌阳驴身边?是因为我和同事不仅想保住这珍贵的畜牧资源,更希望将来能够将其发展壮大。”

正是在祁兴山和同事的默默努力下,保种场100多头泌阳驴成为保护这一物种的核心资源。

“泌阳县委、县政府根据羊册实际情况,在泌阳县泌水街道张新庄沈庄建成占地100余亩新的国家级泌阳驴保种场。”泌阳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总畜牧师肖江南告诉记者,泌阳驴从2006年开始选种繁育,组织人员走村入户调资源,同时购买符合品相的泌阳驴充实种群,直到当下呈现良性发展态势,1949年起已走过漫长的70余载,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泌阳驴这个“传家宝”守住了。

今年5月3日,先期100多头登记在册的泌阳驴正式迁入新的保种场。如今的畜舍宽敞明亮,公母驴舍排列有序、功能齐全,根据驴的特性,专门设置有露天休息场所,雨雪天气进入保暖舍,晴天可以在专属的“后花园”溜达闲逛。

“后期还会引入智能投喂设备,让它们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肖江南表示,按照国家级保种场标准,能繁母驴要在150头以上、种公驴12头以上、6个血统。在泌阳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有数百年历史的泌阳驴迎来了高光时刻。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祁兴山告诉记者,“泌阳驴已经申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打造‘中国牛城’的泌阳县,在发掘泌阳驴产业的征途上一定大有可为。”

科技是促进泌阳驴“向死而兴”的关键一环,泌阳县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2023年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收集8头种公驴冷冻精液进入国家基因库;2024年9月与商丘师院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成立《肉用型泌阳驴选育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生产应用》专家组,计划用5年完成“肉用型泌阳驴新品系”的研究开发。同时,激发群众积极参与泌阳驴产业发展各环节、全链条,实现“泌阳驴经济”的振兴。

70多岁的李玉保与儿子共养了100多头泌阳驴,一年有10多万元的纯利润。他的经历映射出泌阳驴艰难保种之路带来的新机遇。

目前,泌阳县建设国家泌阳驴保种场1个、省级泌阳驴良种繁育场1个、县级泌阳驴养殖小区1个,各乡镇分布的养殖户30多个,泌阳驴存栏量突破3000头,泌阳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一场跨越70余载的保种接力,凝聚新中国成立后几代畜牧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在我国畜牧大家庭里,泌阳驴的保种之路正是其中一个缩影,折射出千千万万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无名之辈,为我国畜牧资源默默奉献着毕生的心血。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