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奋楫扬帆 河南加速“向水而行”水运新河南的未来图景

编者按

建设交通强省,河南正用“向水而行”的决心,在中原大地上画出一条通江达海的“蓝色动脉”。

来到淮河、沙颍河两岸,看古河道如何变身“经济高速公路”,算一笔“比公路便宜70%”的生态账,追问航道连通长三角,河南粮食、钢铁、新材料能否“链”出千亿产业?

来,看一看“水运新河南”的未来图景。

策划:杨书贞

执行: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呜……”伴着响亮的鸣笛声,一艘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船从周口郑埠口复线船闸驶过,进入港城周口。船闸西北方向约6公里,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工程(一期)现场,塔吊正在挥动钢铁臂膀,今年底,这个国内一流、省内规格最高的内河航运大港将开港运营。

从内陆腹地到通江达海,从“经济通道”到“通道经济”,在建设交通强省的路上,河南按下“加速键”。

周口 一个大项目年底开港运营

作为全国唯一地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河南曾是水运大省。

20世纪60年代末,河南有27条河流可以通江达海,通航里程达6100多公里,水运占全社会总运量的48%。随着公路、铁路等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内河航运逐渐成为河南“空铁水公”综合交通体系中最明显的短板。

进入新时代,河南水运迎来新机遇。

7月8日清晨,周口沙颍河波光粼粼,河的另一侧,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工程(一期)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省首个全流程自动化作业的专业集装箱码头。”河南交投港航周口港务公司设备信息部经理周旋表示,未来,货船即将到港时,会在线上平台进行预约,智能指挥调度系统会为货船安排合适的卸船泊位,同时为自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无人集卡分配作业线路,待货船进入指定泊位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可自动抓放集装箱,由无人集卡转运至堆场,整个装卸现场将实现无人化运行,装卸效率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提升20%以上。

据介绍,周口港是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工程(一期)规划新建13个2000吨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107.5万标箱。去年3月,项目开工,预计今年年底建设完成,开港运营。

河南将构建新的临港产业发展格局

周口港的建设,只是我省近年来发力内河航运的一个缩影。

2022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

2023年9月,河南推出内河航运中短期战略“11246”工程,即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项目投资1000亿元、通航里程达2000公里以上,打造淮河、沙颍河、沱浍河、唐白河4条通江达海集疏运新通道,建成周口港、信阳港、漯河港、平顶山港、南阳港、商丘港6个现代化港口。

此后,河南内河航运发展开启“加速跑”模式。

今年2月,2025年全省水运工作会议召开,定调要开展“水运发展全面建设年”行动。

3个月后,《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对外公布,明确提出构建全省临港产业发展格局,多个城市领到“任务卡”。

以“2+8”分层次港口(周口港、信阳港2个主要港口,郑州、洛阳、南阳、商丘、平顶山、许昌、漯河、驻马店8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为节点,以“一纵三横九支”航道(“一纵”为唐白河航道,“三横”为淮河、沙颍河、沱浍河航道,“九支”为洪汝河、涡河、史灌河、潢河、贾鲁河、北汝河、新蔡河、汾泉河、惠济河航道)为骨架,结合全省产业布局,总体构建“三核引领、五带协同、多点支撑”的临港产业发展格局。

破题内河航运,河南面临区域竞争

现在为何要在内河航运上破圈?

这背后,既是河南调整货物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补齐“空铁公”以外交通短板的现实所需,也是为了借此通江达海,深化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对接合作,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在要求。水运被称为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据测算,水运的成本是铁路运输成本的1/2、公路运输成本的1/5、航空运输成本的1/20。

除了物流费用的降低,当前,我国内河航运也在提速发展。

交通部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内河货运量47.91亿吨,同比增长了8.8%;2024年,内河货运量49.53亿吨,增长了3.4%。今年前5个月,全国内河货运量已超20亿吨,同比增长近4%。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拥有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天然区位优势,若能补齐航运短板,将能更好助力我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不仅是河南,近年来,多个省份也在发力。江苏推进京杭运河苏南段升级工程,通航船舶吨位将从1000吨级提升至2000吨级,实现通航能力翻番,相当于新增一条“苏南运河”。

竞逐内河航运新赛道,各地开启“加速跑”模式,河南能否抢抓机遇,补齐交通大省内河航运的关键短板,值得期待。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