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从未走远——追记舍己救人大学生陈瑞生的故事
驻马店网讯(记者 许 伟)在遂平县车站街道辖区,一座以一位革命烈士命名的小学巍然挺立于万顷碧野中。学校附近,静静的汝河水悄然流淌,似乎在诉说那年那月发生在这里的英雄故事。
英雄名叫陈瑞生,那所小学原称三官庙小学。1998年7月5日,正值暑假期间,从三官庙小学走出并考进上海铁道大学(现为同济大学)的大学生陈瑞生为救助家乡两位落水少年而英勇牺牲,时年22岁。他先后被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先后授予“舍己救人的优秀大学生”“舍己救人优秀青年”荣誉称号,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烈士。后来,在上海铁道大学和村委共同努力下,一所崭新的教学楼落成,三官庙小学也因此更名为“陈瑞生希望小学”。
8月4日,记者来到陈瑞生希望小学,听该校校长谢佩佩讲述陈瑞生烈士的生前故事,感悟他英雄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
品学兼优 勤学好问
1977年10月,陈瑞生出生于遂平县张湾村一个普通而又温暖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敦厚朴实的乡村汉子,曾做过几年乡村民办教师;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从不向穷困命运低头。就是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陈瑞生一步步成长起来。
谢佩佩介绍,1984年,7岁的陈瑞生背起书包,跨进了遂平县车站乡三官庙小学。在校期间,他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第一批就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并当上了班干部。1989年7月考入遂平县车站中学,在校期间,他刻苦认真、勤学好问、不骄不躁,很快就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并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92年,陈瑞生考入遂平县第二高级中学后,更加勤奋刻苦,积极上进,学期结束时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
1994年,陈瑞生的姐姐陈向荣考上了大学。但当她得知要交4000元学费时,便悄悄地藏起了录取通知书,毅然背起行囊选择了外出打工。临行前,她对陈瑞生说:“瑞生,你们一定要上大学,钱由姐姐来供你们。”陈瑞生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感慨地说:“姐姐是我心中的一盏灯。”
陈瑞生平时勤学好问,有不明白的地方就问,有不同见解时就说。高中期间,陈瑞生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
1995年高考前,班级里得到了一个高考时可以加分的地区级“三好学生”的评选名额。同学们一致推选陈瑞生,他却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名额让给了另外一名同学。高考结束后,虽然他的成绩超过本科线,但因志愿填报过高而未被录取。如若有了地区级“三好学生”的加分,他便可早一年进入大学了。
陈瑞生(资料图)
1996年7月,陈瑞生再次参加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铁道大学,成为张湾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大学生。
勤奋刻苦 立志成才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陈瑞生十分珍惜进入大学读书的难得机遇。他刻苦勤奋地学习,从不浪费时间。他说:“我从农村出来,基础差,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更大的力气。”为了在学习上不断鞭策自己,他在许多书本的扉页上写道:“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初到上海时,陈端生的家乡口音很重,有时跟同学交流起来有困难。于是,他便努力向周围的同学学习普通话。两年下来,他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了很多。陈瑞生十分注重学习方法和效率。他坚持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并经常与同学交流,逐渐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取得了好成绩,并年年获得奖学金。
胸怀理想 孜孜追求
进入大学后不久,陈瑞生就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迈出了他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步。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岗位上,我一定自觉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不渝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经过个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党组织的考察和培养,1997年12月19日,陈瑞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前一周的思想汇报中写道:“我敬慕焦裕禄的品质,敬慕他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也像焦裕禄一样,做一名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人。”
陈瑞生(右)参加志愿服务时与同学合影。(资料图)
有一次,班级里有位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未能交齐学费,陈瑞生便积极组织同学凑钱,帮助这位同学解了燃眉之急。校团委曾发起为希望工程捐款,要求每名团员交纳3元的特殊团费,陈瑞生却带头交了10元钱。他说:“我来自农村,了解穷孩子想读书的心情。有的孩子因为十几元钱就不能上学,我们多捐一点就可以让更多的儿童读书。尽管我自身条件有限,但我应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每当学校组织申请困难补助时,他总是先想到比他更困难的同学,一次次地将补助机会让给其他同学。直到陈瑞生牺牲后,老师才知道真相,含着泪说:“真没想到他的家原来这么穷,他为什么不申请补助呢?”陈端生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克服困难。因家庭经济困难,陈瑞生主要依靠勤工助学收入和奖学金维持日常开支,平时省吃俭用,生活十分简朴。
他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我倒觉得,一个‘穷’字渐渐地塑造了我,一次次改变、深化着我的思想,这是我将来成功的基石。生在这样的家庭,是我的幸运。”
舍己为人 大爱永存
1998年7月4日,陈瑞生和往年一样利用暑假回到老家与父母团聚,并安排好了自己的假期打工计划。7月5日,吃过午饭,陈瑞生帮父母忙完家务后在去看望腿脚不便的张二华和张念汉两位老人的路上,发现两个孩子正抬着用旧车内胎自制的“救生圈”往河里跑,他马上意识到了危险,就跟在两个孩子后面。
果然不出所料,他刚到河边就听见河面上传来急切的呼救声。陈瑞生循声望去,只见两名少年在河水中时隐时现。见此情景,身高不足1.6米、体重才100斤的陈瑞生毫不犹豫地边脱衣服边向河边跑去。他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快速游向两名少年,用尽全力将其中一名少年拉到岸边,之后又再次扑入河中,将与自己身高差不多的第二名少年艰难地推上岸。然而,由于体力不支,他自己却被河水淹没……
村民们闻讯后纷纷拥到岸边加入救人行列,河对岸的村民也迅速赶到河边。人们怀着焦急的心情用土办法牵起绳、拉起网,会游泳的人则跳入河中搜寻。经过两个小时的搜寻,人们才从河对岸将陈瑞生打捞上岸,但此时的陈瑞生已停止了呼吸。青春蓬勃的生命,在1998年7月5日下午2时40分骤然定格。
陈瑞生牺牲后,全村男女老幼纷纷赶来向他道别。陈瑞生曾经辅导过功课的十几个孩子赶来了,他们哭喊着要再看一眼瑞生哥哥;周围村的木匠听到陈瑞生救人牺牲的消息后,也赶来为陈瑞生料理后事……7月6日,张湾村和附近村庄的村民自发赶来为陈瑞生送行,村民们哭泣着、呜咽着,悲痛地喊着陈瑞生的名字。
同济大学校园内的陈瑞生雕像。(资料图)
1998年8月20日,上海铁道大学党委授予陈瑞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9月8日,共青团上海市委授予陈瑞生“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同日,铁道部政治部追授陈瑞生“铁路青年五四奖章”光荣称号。10月26日,上海铁道大学党委决定将陈瑞生生前所在班级命名为“瑞生班”。12月9日,上海铁道大学举行了陈瑞生铜像落成仪式。1999年2月5日,教育部授予陈瑞生“舍己救人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同年4月5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陈瑞生“舍己救人优秀青年”荣誉称号。同年6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陈瑞生为烈士。
“每到清明、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我们师生都会到陈瑞生烈士墓前缅怀英雄,引导教育学生学习陈瑞生的高尚品格,树立远大理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谢佩佩说。
烈日下的陈瑞生希望小学,草木繁盛,生机盎然,英雄的形象浮现在眼前,似乎从未走远。
精彩推荐
- 郑春红:扎根基层办实事 履职尽责为人民
- 驻马店:强化监督 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阀”
- 泌阳县:凝心聚力抗旱情全力以赴保秋粮
- “出彩确山人”楷模发布厅暨全国道德模范先进
- 和兴镇多举措协调水资源
- 泌水街道线上线下联动 反诈宣传深入人心
- 关于禁止在宿鸭湖水库水域从事涉水活动的通告
- 驻马店市发布8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分
-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下半年九方面工作
- 8月1日起 河南全面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 占GDP比重再增加 “三新”经济增速说明什么?
- 上半年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99.3%
- 新华解码丨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我国拟出台新
- 驻马店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市第十小学分校正式开工建设
- 市天中公证处破解涉外不动产继承困局
- 摇夏的蒲扇
- 土店村不“土”饺子宴劲吹文明风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党员先锋在一线 抗旱保秋
- 平舆县:全域总动员 抗旱保秋粮